第79章 国之大事(2 / 3)

加入书签

一战破城,然后就是一把大火将高丽的王宫和城内的民居给烧了个干干净净,城内的居民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高丽国的都城就这样成了一片白地。

对于王询的南逃,耶律隆绪并没有下令继续对其展开追击,他心中的愤怒已经随着开京的化为灰烬而渐趋熄灭。

再者说,这寒天冻地的滋味也确实不好受,辽军的战线这时候也拉得太长,于是在次年的正月初一,耶律隆绪下令辽军全军班师回国,他所留给王询的是一个已经被辽军蹂躏得面目全非的北高丽国。

辽军这一撤,先前向辽国投降的高丽诸城集体反水,但耶律隆绪这时候哪里还有心情再回去收拾这些人,他和他的这群又冻又饿的士兵们现在只想回家。

更糟糕的是,当辽军行至半路又遭遇连续数日的罕见冬雨,因而这一路辽国人走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好多辽军士兵为了节省体力直接将手中的兵器和身上的铠甲都给扔弃在地。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行军,辽军最后终于是渡过鸭绿江回到了辽国境内,这一次辽国对高丽的战争也就此宣告结束。

这里也不想多说什么,就想给耶律隆绪同志送上一副迟到的春联。

上联:赢得势如破竹,下联:走得狼狈不堪,横批:啥也没得到。

耶律隆绪和他的辽国大军风风火火地在高丽国进行异国观光游的时候,赵恒和他的大宋这一年里又在干什么呢?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作为皇帝的耶律隆绪在忙着打仗,同样作为皇帝的赵恒也在忙国家大事。

按照《左传》的这种说法,现在无仗可打的赵恒当然就只能通过祭祀活动来彰显他的存在感,这不是我们在有意调侃和揶揄,而是事实。

按理说赵恒已经去泰山封过禅了,这天花板他都已经摸到了,难道这天底下还有能够与封禅同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祭祀大礼吗?当然有!

正如我们之前所介绍的那样,在泰山上祭祀了上天之后,赵恒又在京城下令开始修建玉清昭应宫。

这两件事都是大工程,但这显然不能让赵恒在求神拜神的道路上就此停下脚步。

既然这老天爷已经被他给隆重地祭祀了一番,那么这土地神仙他也得好好地祭拜一番才行。

也许有人会说,上次泰山封禅不是已经把地给祭祀了吗?没错,是祭了,但是那只是祭天礼的一个附带项目,赵恒这一回要玩的是单独对土地神仙隆重地祭祀一番。

这祭天是在泰山,那么这祭地又该在哪里祭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之前的那么多帝王早就已经为赵恒指明了方向——要想祭地就得去汾阴。

古之汾阴正是如今的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其地理位置位于运城市西北,处于黄河与汾河的交汇处。

相传,轩辕皇帝是最早的一个祭祀大地之神的君王,在平定天下之后他便于汾阴设坛祭祀华夏民族共同的创始之祖——女娲氏。

在神话故事中,女娲娘娘不但上能补天,而且更是依照自己的模样抟土造人,如此一来她便成了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继而便有了称其为大地之母的说法。

轩辕皇帝开创了在汾阴祭祀女娲娘娘的先河后,在这里祭祀女娲并祈求农业能够连年丰收就成了此后历代君王当政时期的一件要务,上至尧舜夏商周,下至汉唐,历代的那些君主和帝王有很多都在汾阴主持过祭祀大典。

汉文帝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他在汾阴修建了一座“后土庙”

,于是后面的汉朝皇帝就经常跑到这里来祭祀土地之神并祈求农业五谷丰登,在这种事情上尤以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大和最好的汉武帝刘彻将祭地大礼搞得最为出彩。

当年在封禅泰山之后,刘彻曾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朕既然在泰山祭祀了上天,那又怎么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