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明退暗进(2 / 3)

加入书签

到西府枢密院这边把牌给重新洗好,东府中书省这边却率先地震了——寇准在被人一阵扫射之后终于是倒下了。

这一次扫射他的人可不是王钦若,而他的敌人也不止王钦若,准确说是他得罪的人不止王钦若,而且他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他把与其一起共事的同僚和下属基本上都给得罪了个遍完。

其实这也没什么,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且对事不对人反而是能臣和正臣的一种体现,可问题就在于寇准不会做人,工作中的问题他对事也对人。

在历史上寇准以刚直而闻名于史,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刚直过了头就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刀。

再加上此时朝中再无能够压制寇准的人,赵普、李沆已仙逝,吕蒙正已经回家养老,毕士安也已过世,这让本就以功臣自居的寇准变得是目空一切。

如此一来,他的刚直就变成了做事独断专行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处理国家政务时,他凡事都以自己的喜恶来做决定,敢于跟他唱反调或是表不同意见的人都逃不了他的金刚怒目,甚至是一顿嘴炮的狂轰滥炸。

具体表现就是每当御史出现空缺时,寇准根本不按法度来选人填缺,而是专挑自己喜欢的那些敢于直言且是没有什么资历和政治背景的人。

这样一来,那些人自然对他感恩戴德并由此攀附于他,在中书省的其他官员看来寇准这就是在培植和展私人势力并严重扰乱和破坏了官场秩序。

对此,寇准给出的回答却是冠冕堂皇:“我身为宰相自然要为国选用贤能之才,如果要我按照规则来办事,那么这个宰相岂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一个办事员而已?”

长此以往,寇准终于把这伙人给惹毛了,有人以寇准利用职权胡乱任命官员从而收买人心为由把他给告了。

这个事要上纲上线的话就足以让寇准倒血霉,因为他这是在与皇权争利,是乱臣贼子之所为。

如果还是之前,如果赵恒还没有被王钦若所“蛊惑”

,那么赵恒未必会对此作何反应,可而今已是今非昔比。

面对御史不断地对寇准起的弹劾浪潮,赵恒最后终于一道诏令下: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寇准即日起罢为刑部尚书并出知陕州。

就这样,寇准失去了相位,而且还被赶出了京城。

参考以往以及今后的事例,宰相被罢职并同时被赶出京城去外地出任知州,这已经是极其严厉的处罚了。

以往诸如李昉和吕蒙正被罢相时也只是丢了相位而已,但却未被赶到外地去做官。

这就足以说明寇准此次被人打得有多惨了,赵恒对他的行为几乎是达到了暴怒的程度。

我这里真的不想用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此时的寇准,但这一切完全就是他咎由自取。

他不懂如何收敛自己,一切都以自己的心性和喜恶来做事和做人,可你寇准显然是忘了,你终究是臣子而非君王。

这样的错误寇准还会再犯,甚至于他根本就从来没在这方面自省过,而当他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却给他招来了一个比王钦若更狠、心机更深的敌人,而就是这个人导致他晚年凄凉最终客死异乡,此人便是宋朝此时的三司使、未来的一代权相——丁谓。

我们之所以说寇准在这方面不自知也是有根据的,在他被贬到陕州去做官的时候,他的好友、益州知州张咏被调回京城任职,路过陕州的时候张咏曾特意去看望过寇准。

张咏告别当日,寇准将其送至郊外仍不肯回城。

寇准说道:“今日一别,也不知你我何时才能再见,你就没有什么临别赠言要给我说吗?”

张咏颇为隐晦地回道:“寇准啊,你曾经身为宰辅重臣,所以我觉得《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

送别了张咏,寇准回去就把霍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