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连敲带打(2 / 3)

加入书签

改变了对澶渊之盟以及对寇准的认知和看法。

也就是在这之后,赵恒不再对寇准感恩戴德了,寇准变成了一个让他蒙羞受辱的罪臣,而非什么社稷功臣。

寇准很快就领教到了赵恒对他态度的转变。

景德二年五月,赵恒为两个神童举行一场特殊的“殿试”

,这两人分别是来自大名府的神童、时年十二岁的姜盖以及来自于江南抚州的神童、时年十四岁的晏殊。

姜盖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无多大的声名,晏殊在后来则是大名鼎鼎。

北宋后来的名臣范仲淹、孔道辅和王安石都可以说和他有师生之谊,韩琦、富弼、欧阳修更是他亲手栽培和提拔,仅凭这些人和他的关系与交情就足以说明晏殊在历史上的名声和地位。

不过,我们这时候还不到对晏殊进行详细介绍的时候,属于他的时代还在后面。

赵恒为晏殊出的题是让他作诗赋各一,姜盖年幼两岁便让其作诗六篇。

两人各自交卷之后,赵恒认为还是晏殊更胜一筹,这时候寇准却跳了出来表示自己有不同看法。

他说:“陛下,如果二人之中你要选一人赐进士出身,那就还是选姜盖吧!”

寇准再次准备以他的功臣身份来左右赵恒的意志,就在他以为赵恒会继续对他“言听计从”

时,赵恒却一反常态地问起了原由。

“朕觉得还是选晏殊为好,爱卿你为什么觉得应该是姜盖呢?”

咦?皇帝这次竟然不听话了!

寇准一愣,他随即讲述了自己的理由:“这哪还需要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晏殊是江南人,姜盖是大名府人,就这么简单。”

在今天看来,寇准这就是在开地域炮,是在搞地域歧视,可是我们别忘了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江南是曾经的南唐故地,仅凭这一点,在这两位神童的实力两相伯仲的情况下选姜盖无疑是政治正确的一种体现。

况且,据传赵匡胤曾经让人在中书省的宰相办公椅后面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南人不得居此位,意即南方人不能做宋朝的宰相。

寇准满以为这个理由足以让赵恒屈服,可赵恒偏偏要给他一点难堪以杀一下寇准的威风和霸气。

“爱卿啊,你这样说就不对了。

朝廷取士当唯才是举,现如今四海皆为一家,哪里还用得着分什么地域南北?照你的说法,那唐朝名相张九龄就是南方人,你的意思就是他因此而不能做宰相了?”

寇准当众被赵恒顶得是无话可说。

面对皇帝陛下突然间对自己的“不敬”

,寇准一时也懵了。

赵恒就此决定授晏殊“进士出身”

,赐姜盖“同学究出身”

这是澶渊之盟后赵恒第一次对寇准进行了敲打,而寇准还一点头绪都没摸到,他不明白这个皇上为何要让他当众难堪,更不可能知道赵恒已经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或许是觉得自己这一次对寇准的敲打还不够重,赵恒在这之后特意把张九龄的九世孙张元吉赐官为韶州文学。

当然,赵恒这次赐官有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张元吉将祖传的唐玄宗本人的墨迹和张九龄的画像献给了赵恒。

不管这后面是否有什么动机和目的,但寇准此时显然会有点不痛快。

寇准的不爽正是王钦若的快乐之所在,而寇准的悲哀也就此开端,他被人打了黑枪却不知道是谁朝他开的这一枪。

其实,他应该感到庆幸并就此收敛自己的气焰,如果这皇帝不是赵恒,那么他寇准恐怕早已被罢了相位。

对此,王钦若满意了吗?没有!

寇准的这次小小的“失败”

根本不能让他满意,因为赵恒显然不准备把寇准给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