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终成大患(2 / 3)

加入书签

/p>

人之初,性本善,王钦若年轻的时候也是和绝大多数脑子没啥大毛病的书生一样,也是立志要为国为民做些好事和实事继而名垂千古光宗耀祖。

人之所以会变,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原因只有一个:屁股决定脑袋。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从此以后索性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当然,说这些话其实有些“抬举”

王钦若,他根本没有到达那种遗臭万年的地步。

自从当年因为前去调查开封府下辖州县的灾情而结恩于赵恒之后,王钦若就预订了其往后的人生荣华。

当蜀川的王均之乱被平息后,已经升任翰林学士的王钦若被赵恒派往蜀川巡视民情,这年的四月他回到了开封向赵恒述职。

他当面向赵恒建议川峡四路境内人口过五千户的县可设置主簿和县尉两个官职,而五千户以下的县则由县尉兼任主簿。

这个奏请其实仍然是在贯彻赵恒登基之后所推行的裁撤冗官的政策,赵恒当即奏准。

当王钦若走出皇宫,一道皇命也随即下达:翰林学士王钦若升任左谏议大夫并进入中书省出任参知政事。

就此,王钦若一趟公差回来就变成了大宋朝的副宰相。

到目前为止,王钦若留在历史里的形象还是极其正面的,虽然他有点鬼,这一点毋宾古深有体会和感触。

两个月后,王钦若又奏请赵恒免除遭受水灾的东川百姓的赋税,赵恒依然准奏。

无疑,这让他又在赵恒心里加了一笔印象分。

照此下去,宰相之位对王钦若来说可谓是指日可待。

就此,趁着辽国人和党项人同时打盹儿的这个间歇,赵恒算是忙里偷闲地迅地完成了两府的重大人事重组。

刚刚坐下来喘口气,赵恒的神经却又不得不再次紧绷了起来:边关来报,辽国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南侵。

赵恒迅做出应对之策:他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天平军节度使王为副,保静军节度使王汉忠为都排阵使,云官州观察使王继忠为都钤辖。

宋军在河北枕戈待旦准备再次迎击辽国人的入侵,但辽国人这个时候却又迟迟不见有什么大动作,反而是西北的李继迁突然又变得特别的躁动不安。

自从掐断了灵州与内地的通道后,李继迁就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河西地区,面对这个将大宋搞得灰头土脸的新兴豪强,身处此地的回鹘和吐蕃诸部就此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西州回鹘可汗禄胜和吐蕃六谷部领潘罗支相继遣使到开封约宋朝一同夹攻羽翼已经丰满的李继迁。

遗憾的是,宋朝举国的注意力此时都在河北方向,对于与回鹘和吐蕃相约夹攻李继迁这种事宋朝是有心却无力。

在对这两位领进行了一番书面褒奖和封赏之后,夹攻李继迁的事被暂时搁置——再议!

李继迁这时候倒是还没有打回鹘和吐蕃以及整个河西走廊的主意,他现在的焦点还是在灵州,但他并未选择直取灵州,而是要让灵州成为拖垮宋朝西北诸州的一个压榨器。

他前后两次共计劫掠运往灵州的六十五万石粮草便是这一策略的杰作,这让宋朝不但损失了巨量的粮食和物资,而且还损失了数以十万计的民夫和过万人的军队。

李继迁这两次打劫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现在宋朝再也不敢往灵州运粮草,李继迁意图困死灵州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宋朝设在灵州外围的军事据点和州县全部拔除或攻陷,在这之后才是他对灵州起总攻的时候。

对此,我还是只能说李继迁和党项人真的是生逢其时。

如果不是辽国死死地将宋朝的几乎全部军力钉死在了河北,李继迁又岂能有如此放肆的资本和条件?然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