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奸人上位(2 / 3)
p>。
王钦若被赵恒所知晓是在他刚刚担任开封府尹不久的时候,当时中原大旱,赵恒所管辖的开封府境内有十七个县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旱情,于是赵恒下令减免这些地方这一年七成的秋季租税。
然而,有好事者据此向赵光义进言,说旱情根本不像开封府所说的那样严重,太子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在收取民心。
赵光义闻言大怒,他命人下去核实灾情,而王钦若正是这里面的其中一员。
一番核查之后,王钦若上奏:“陛下,旱情真的很严重,开封府只减免了七成租税,依微臣看来应该全部减免。”
不过,其他人的回奏却与王钦若有所出入,这些人说旱情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根本不至于减免七成的租税并建议追收租税。
本来就因为赵光义下令核实灾情而被吓得半死的赵恒这下更是被吓得魂不附体,如此一来他收取民心的罪名基本上也就坐实了。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光义最后选择了相信王钦若的说辞,赵恒也由此躲过了一劫,他也就此把王钦若这个人视为恩人和救星。
登基之后,赵恒就提拔王钦若进入了三司部门任职,也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个催账的官。
在王钦若的这道任命出之前,赵恒亲口对宰相们说到了上面的这件事:“当时朕因为被先帝怀疑而深自恐惧,王钦若只是一个微末小官但却敢于为老百姓仗言以谏,这实乃大臣风范!”
没错,单论这件事,王钦若的确是一个实打实的好人和好官,但这里面是否有政治投机的成分就只有王钦若自己知道了。
结好于未来的国君,这可是今后往上攀爬的绝佳方式。
在此基础上,王钦若再又得到了一个人的完美助攻从而让他的形象在赵恒的心里变得更加高大和完美。
这年的十一月,同为三司属官的虞部员外郎毋宾古与王钦若坐在一起闲聊。
“毋大人,看你最近好像很忙的样子,你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也没忙啥,就是我最近现天下百姓所积欠的税赋实在是太多了,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连五代后期的赋税都还欠着,这可是几十年的赋税啊,老百姓怎么可能交得起?你说他们这日子还怎么过?我准备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上呈给皇上,再请他把这些积欠的赋税全部都减免了。”
毋宾古还在叨叨个没完,但王钦若的心思早就飞走了。
他随即命人连夜加班加点地将毋宾古所说的事给整理了出来,然后他在第二天赶在毋宾古之前将这份资料呈交给了赵恒并建议赵恒对这些积欠的税赋予以减免。
赵恒大惊,这事要是给办了,那对全国的老百姓而言得是何等的皇恩浩荡,这可比赏钱实惠多了。
赵恒问道:“这些事难道先帝不知道吗?他怎么不做这事呢?”
王钦若这时候的回答就显现出了他的本性和智慧:“先帝当然知道这些事,他之所以不做就是为了留给你去做,以此让天下万民记得陛下你的恩德啊!”
这是多么高明和聪明的回答,堪称千古一绝,更是溜须拍马之人所应精研的经典之作——如何用看似风轻云淡的手法拍出一记实则声若惊雷的绝世马屁。
赵恒一时恍然大悟,在感念父亲的同时他更是对王钦若感激涕零。
赵恒当即下令减免这些陈年旧账,这些钱总计下来达到了一千余万贯,而因为这次减免也让由此而获罪的三千余人得以无罪释放。
天下黎民在称颂赵恒仁德的同时,王钦若也为自己捞取了官宦生涯里的第二桶金,这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彻底铺平了道路——“奸臣”
之路就此展开。
只不过,毋宾古可就彻底悲催了,想必在私下里他定然对自己在不经意间给王钦若说了那番话而悔青了肠子,王钦若之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