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章 罪在朕躬(3 / 4)

加入书签

一个可以用道德去衡量的人,他也不是一个在道德层面上有多么高尚的人,但在勤政爱民这一点上,他绝对配得上一声“好皇帝”

的赞誉。

身负如此强烈的罪咎感,赵光义又该如何为自己寻求心灵上的救赎和解脱呢?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年少轻狂时我们几乎很少有人相信鬼神之说,更不相信所谓的命中注定,那时候我们眼里的未来拥有着无限的可能且每个可能都是最壮丽的画卷。

然而,当我们开始步入中年乃至是老年时,我们的态度却会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们会不时地回过往的人生,有的人更是会为自己曾经的某些行为而深自忏悔。

平民百姓尚且如此,赵光义作为一个见证过、亲历过以及制造过导致万千生灵涂炭和陨灭的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他在这方面自然也难以免俗。

为了将自己从这种精神上的桎梏和灵魂的拷问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是为了让上面这些人的亡灵得到安息,赵光义将目光投向了宗教。

他从登基之初就开始下令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地修建佛寺和道观,而在他当朝时期他前后更是为十七万人放了出家为僧(尼)的度牒。

同时,赵光义还专门在京城设立译经院命人翻译佛经,这也让一众来自于西域、吐蕃和天竺的高僧纷纷慕名来到开封交流与弘扬佛法。

在经历了柴荣时期的所谓“世宗法难”

之后,佛教事业再一次迎来了它的春天。

除了在京城修建佛寺和道观,赵光义还命人在五台山、峨眉山和天台山等全国各地的佛教胜地花费巨资大肆修建或改建了数十座佛寺,其中最为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当时矗立在峨眉山白水寺里的那尊“普贤菩萨”

铜像——据传此铜像重达六十二吨。

事实上,与京城的座座流光溢彩的道观和佛寺相比,这尊高达六十余吨重的菩萨铜像其实还显得有点寒酸,这里简单罗列一些京城里的规模宏大的道观和佛寺:道观太一宫,总共一千一百间房舍,前后历时两年修建而成;道观上清宫,总共一千二百四十二间房舍,用时七年时间建成;佛寺开宝寺耗时八年而成;启圣禅院耗时六年而成。

这两座佛寺耗资高达亿万贯铜钱,其富丽堂皇的程度比之皇宫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与此同等规格的佛寺在开封城里还有好多座。

亿万贯铜钱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一贯铜钱等价六百元人民币来计算,一亿贯就是就是六百亿人民币,即使对折一半也是三百亿,这个数字放在当时无疑是极其令人感到震惊的。

眼见赵光义如此不惜重金地修建佛寺和道观,当时担任知制诰且一向以敢于直言犯谏而着称的田锡上疏对赵光义指责道:“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时任参知政事的王沔也有相同的看法:“土木之工,必有劳费,不免取百姓脂膏尔。”

赵光义这次率领文武百官和宗室勋贵前去祈福的皇家道观正是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总计拥有一千余间房舍且耗时七年才修建而成的上清宫。

王沔上面的这句对赵光义的劝谏也正是生在上清宫的修建期间,可当时赵光义对此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他说:“爱卿你多虑了,朕当初在当晋王时,太祖皇帝对朕特别友爱,他给朕的赏赐不可计数。

这些佛寺道观都是朕用这些存下来的私钱修建的,国家府库里的钱朕可是分文未取!”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会怎么想,至少我个人认为赵匡胤实在是对自己的这个导致他家破人亡的二弟太好了。

如果赵光义所言非虚,那么他在当皇帝之前无疑是整个大宋朝无可争议的富,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资产数以千亿计的级富翁。

可是,人家现在是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