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章 将门世家(2 / 4)
威追赠其为中书令。
接替折从阮掌理府州军政大权的是他的儿子折德扆,此人与其弟折德愿终生对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都忠心效命,期间更是数次出兵协助柴荣和赵匡胤征战各地。
北宋乾德二年,四十八岁的折德扆离世,其长子折御勋接替其位,但此人命不长久,赵光义登基的第二年他就死了,接替他控扼府州的正是他的弟弟、此时正率兵准备迎战韩德威的折御卿。
折御卿参与过公元979年北宋灭亡北汉的战争,期间他率军大破北汉可岚军城并阵斩和擒获数名北汉高级将领。
战后,折御卿因功升任崇仪使,随后又迁官为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
也正是从折御卿开始,北宋中央政府对府州的掌控权明显加强,虽然府州知州的位置始终都由折家子孙担任(继承),但真正掌理政务的是朝廷派来的府州通判,折家也慢慢地由最初的一手独揽军政大权的标准藩镇变成了真正的为国戍边的将门世家。
折氏一门世代为中原王朝镇守府州,自折御卿之后,其后世子孙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皆为北宋名将,无论是抵御辽国还是后来在参与对西夏的战争中他们都冲锋在前。
家门如此名将辈出且历代子孙都为宋朝立下过赫赫军功,再加上折家数代人对宋朝苍天可鉴的耿耿忠心,我们据此说折家是北宋第一将门世家其实也毫不为过。
一切如正史里对折氏所描述的那样:虽不无世卿之嫌,然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扞,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最后再说两点,《杨家将》里的主人公杨业的妻子——那位小说里的佘太君正是折御卿的亲姐姐。
小说里给她改了姓,但她真正的姓氏其实是折。
另外,折氏一门其实是和李继捧与李继迁家族一样,他们都是党项族人,但不同的是,折氏世代忠于中原王朝并随时听候调遣,而李氏家族里则出了一个毕生矢志抗宋且立志于称霸一方的时代枭雄李继迁。
有一个设想很有意思,如果李继捧当初没有因为李氏家族的内乱而向大宋献地,那么作为旁系的李继迁是否会有出头的那一天?又是否会有后来的赫赫声名以及那一番足以让他死而无憾的骄人功绩呢?或者说,李继迁是否有可能会像折御卿一样成为拱卫宋朝西北边疆甚至是把辽国人打得丢盔弃甲的一代名将呢?
如此画面着实大美,美不胜收!
好了,回过头我们再来说韩德威在公元995年正月的这次南下犯边。
韩德威此次进犯其实也不是想攻城掠地,史书上没有对其出兵原因的记载,估计也就是出于习惯带着一大票人过来想抢一些漂亮姑娘和钱财回去,这种事有一个专用词汇——打草谷。
辽国在未完全汉化之前是不给士兵提供粮饷的,除了皇帝的近卫亲军,其他士兵基本上都是自备兵器和战马,这些人平时是牧民,扔下马鞭拿起刀枪跨上战马就是士兵。
辽国的军队之所以战力强悍,除了本身骑射技术高以外,这种通过战争的掠夺可以快家致富的奖励机制也是一大原因,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所抢到的一切的物品(包括女人)都是他们的私人财产,这可比什么战后赏之类的口头承诺更能激士兵们的战斗欲望。
萧燕燕当政时期,辽国在各方面都已经开始逐步且深入地进入汉化,比如他们也开始由政府出资为军队增置武器装备以及为士兵按时放军饷。
但是,对于韩德威麾下的这种常年都在边关待着的辽军来说,打草谷就是挣外快,而且这比工资还挣得多。
再者说,山高皇帝远,他们出去打个草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作为主帅,韩德威带着大伙儿一起出去打草谷反而还可以为他博得一个体恤下属的好名声。
既是如此,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