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棋逢对手(2 / 4)

加入书签

疏道:“臣知道之前枢密院里有一个人叫张齐贤,但不知道他为什么就被陛下派去代州守边了。

臣当时在邓州对这件事并不知情,但最近听外边的人说他是因为在言语上忤逆了陛下才被陛下放到了代州。

臣认为张齐贤这个人不论气节操守还是才能都是于国有用之材,还望陛下能够人尽其才对其重新予以重用。

老臣于国没有什么贡献,但自认为在识人方面还是可以为陛下把一下关的,如能为国举才,臣死亦无憾。”

就此,张齐贤得以再次回京任职。

宋朝这边朝廷内外都忙得不可开交,那么辽国在这一年的这个时段又在干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辽国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政权,但实则不然。

我们在这里无意对辽国的政体进行详细地论述,只想说一点,在辽国数位皇帝以及一帮汉族士大夫近百年的经营之后,此时的辽国是一个游牧和农耕近乎完美结合的政权,它成了这两种文明和文化所共同孕育出来的一个级优秀的混血儿。

我们来看看这一年的上半年里辽国君臣在内政上的所作所为或许就能知道辽国为什么能够和宋朝长期并立且长盛不衰,这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什么曾经强极一时的匈奴和突厥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先说文化。

辽国在两年前的公元987年就开始了科考并在以后成为了惯例,尽管其规模和宋朝没法相比,但这是一个讯号和开端。

这事对于辽国境内的汉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可谓是意义深远,此举更是会加汉人士大夫和文人阶级对辽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至于后来辽圣宗耶律隆绪亲政以后对孔子的尊崇以及对儒学的大力推广则更是让辽国彻底收服了境内汉人的民心。

再说农业。

在第一次对雍熙北伐进行报复的时候,萧燕燕曾下令辽军大肆劫掠并对河北境内的农田和桑树进行毁灭性损毁,这或许会让人觉得辽国人终究还是没有开化的蛮夷,但客观地说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女人在愤怒之下的意气之举。

两年之后,当萧燕燕再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报复的时候情况就与之前截然相反了。

当李继隆在唐河大败辽军并让其不敢再继续南下之后,囤积在定州以北的辽军里面有三个人在这年的正月私自出营进行抢掠,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三人被当众鞭打。

随后,萧燕燕更是下令禁止士兵砍伐桑树等农作物。

撤军回到辽国之后,辽国在这年的三月再次下令境内的牧民在放牧时不许损坏和践踏农田。

为了展农业并提高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辽国随后又免除了长期遭受战乱的云州百姓之前所拖欠的全部土地赋税。

这还没完。

同年六月,为了鼓励燕乐和密云两县的农民开垦境内的大片荒地,辽国特意下诏凡是肯在此两地开荒的农民都可免除长达十年的赋税且不用服徭役。

同时,为了赈济因常年遭受战乱而贫困交加的边境百姓,辽国朝廷在这个月下令无偿赐予大量的牲口给这些百姓以助耕种。

以上种种无一不显露出辽国对农业展以及对农民的重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个天下谁是皇帝谁当政他们其实并不太关心,能不能吃饱穿暖才是他们最关心和在意的事。

这话可能有些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得不说,辽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对其境内的汉人百姓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宋朝和赵光义来说,此可谓恨得咬牙切齿,长此以往燕云境内的人心必然彻底倒向辽国。

为了收取人心,辽国还有更高明的手段。

两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报复让辽国人掳掠了大量宋朝境内的人口。

在这之前,这些人的命运只有一个,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