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狼烟再起(2 / 3)

加入书签

才对所有的指控全部招认。

换了别人如果犯下这等重罪指定是个腰斩弃市的下场,但赵光义几番思虑之后还是决定对这位救命恩人网开一面,他下诏将侯莫陈利用从官籍中除名并流放至商州,顺带着把他的家产也尽行抄没。

可是,赵光义很快又改变了主意:“这个……此人确实有罪,但判他一个流放就行了,这个家还是不要抄了!”

赵普这个官场老狐狸当然知道赵光义在打什么鬼主意,这种事可是有太多的先例可循了。

之前有好多被流放的官员都曾有过不久以后就被召回京城然后继续高官厚禄的经历(比如说害得李昉丢了相位的胡旦),这就更别提此时还对赵光义大有用处的侯莫陈利用。

用现在的话来说,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哪怕是罪大恶极也不能说杀就杀,要给犯错误的同志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为了能够做到一击必杀,赵普再又指使人告侯莫陈利用在陈州为官时的诸多僭越之举(接见朝廷使者时面南而坐,他身上的犀玉带用的是红黄罗袋),而且在对侯莫陈利用抄家之时还从他的房间里搜出了一些记录在册的对赵光义本人大逆不道的话,那上面另外还记录了一些见不得光的宫廷密闻。

面对这些足以定一个“大不敬”

之罪的罪证,赵光义沉默了。

赵普再次建议他杀了侯莫陈利用,可赵光义还是在坚持不要杀掉这个全天下几乎是唯一能够治疗他箭伤的江湖郎中,他甚至对赵普吼了起来:“朕堂堂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保全一个人的性命?”

能吗?不能!

这时候的宰相如果还是老好人李昉,那估计侯莫陈利用的小命也就保住了,可赵普没那么怂。

赵光义在他眼里虽然是九五之尊,可也是一个当年每次上街都得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弟,而这种经历就是他敢在赵光义面前硬气起来的资本。

面对赵光义的暴怒,赵普直接给顶了回去:“你如果不杀他,那天下的法度何在?在国家法度面前,这个逆贼算个什么东西?何足惜哉!”

争执的结果是赵光义屈服了,他被迫下令将侯莫陈利用在商州就地处决。

京城这边派出去执行杀人任务的使者都已经派出去了,可没过多久赵光义又反悔了,他命人再去赦免侯莫陈利用的死罪。

不过,影视剧中的那种让人翘以盼的“刀下留人”

的经典剧情这回没有上演,后面这位朝廷使者可能是猴急了些,他的马在行至中途时竟然掉进了泥坑里,等到他走到下一个驿站再又换马到达商州的时候,侯莫陈利用已经变成了两截。

通过大张旗鼓地清除赵光义身边的奸邪和小人,赵普以此整肃了朝廷和官场的风气。

在梳理和整顿完内部后,赵普开始真正地为他的皇帝陛下分忧,他将目光投向了帝国的西北方向——党项人李继迁!

自从李继捧献土归地以来,定难五州这片地方就从来没有安生过,李继迁及其追随者就像生命力无比强悍的野草无论怎样也无法根除。

这些年里宋朝的宰相和枢密使大人来回换却没有谁能够想出什么办法将其彻底制服,如今这个难题同样也摆在了再度登上宰相之位的赵普面前。

公元988年5月,一道诏令从京城开封出:感德军节度使李继捧复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其国姓为赵,名保忠,加授其为夏州刺史兼银、夏、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使。

时隔数年,当初的西北王李继捧即将再次回到故地重新做他的党项之王,而且赵光义还将定难五州之地的军政钱粮俱划归其管辖(宋朝的驻军不在其内)。

这便是赵普想出来的对付李继迁的办法,一个词概括——以夷制夷。

在赵普看来,既然我宋朝费尽钱粮和军力搞不定你李继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