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三度拜相(2 / 3)
都是自己选的,再苦再累都得走下去,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好了,我们还是来说赵普。
赵普回来了,他回来就是来帮赵光义收拾烂摊子的,而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他手中的扫帚自然得先挥向身边的同僚——那些被他所憎恶且被他认为对国家和皇帝毫无用处的同僚。
不过,还没等他正式开工,他的震慑力就显露无遗。
在向朝臣宣布赵普的宰相任命之时,有一个人当场被吓得惊掉了手中的笏板(就是朝臣上朝是手里握着的那块板子)。
谁啊?谁这么没胆子?此人正是大宋朝此时的工部侍郎雷德骧!
还记得这位雷先生吗?就是当初因为状告赵普贪赃枉法而被赵匡胤用玉斧砸掉了两颗门牙的那位大侠。
赵普当年被罢相,他雷德骧可谓是出力不小。
此时已经七十岁的雷老先生哪能禁受得住这种惊吓?快意恩仇且有仇必报的赵普再一次复相了,那他还怎么混个自然死亡?于是,雷德骧以自己于朝堂之上当众失礼为由给赵光义打了辞职报告,而后他又请求面见赵光义陈述自己之所以要乞归的理由。
在权力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赵光义当然知道雷德骧在害怕什么,对于当年合力搞倒赵普的这位老战友,赵光义先是极力地一番宽慰,然后他对雷德骧承诺道:“你放心回去养老,朕必保你周全!”
要说赵普这次回来是要报仇其实言过其实,雷德骧在这方面或许是过于敏感了,但赵普这回确实是要拿人开刀。
不为别的,只为朝中的这些大臣在国家陷入困境之时不但没能扭转颓势反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况且这里面胡作非为之人以及奸佞小人大有人在。
往小了说,他要替赵光义扫除奸邪,往大了说,他要整肃朝纲,而他的第一刀砍向的是一位枢密院的高官——枢密副使赵昌言(当初东路军兵败之后建议赵光义杀掉主帅曹彬以谢天下那位老兄)。
说到这事就还得提一下李昉被罢免之事。
那个指控李昉不作为的翟马周其实是受人指使,而这人正是专为皇帝起草诏令的知制诰胡旦。
之前在赵普第二次被罢相之后,胡旦因为上疏说赵普被罢官是罪有应得而被赵光义外贬出京,但此时他已经又回到了京城并再度担任知制诰之职。
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很可悲更是很讽刺的现象和事实:人们嘴上几乎都在说一个人有德无才远比有才无德更重要,可现实情况却是有才无德的人往往都把有德无才之人摁在地上一顿暴打,无论金钱、名利、地位还是物质条件,后者都远不能及。
事实上,有德无才算什么?即使你有德有才可照样会被有才无德的人打翻在地。
说句难听的话,你的上级如果肯重用你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他看中了你的才能,而非德行。
实话难听,但这就是事实,而胡旦正是属于那种让赵光义爱恨交加的有才无德之人,人家的文章写得就是好。
不清楚这一次胡旦为何要找李昉的麻烦,但他就是这样做了而且也得逞了。
堂堂宰相被一个此前毫无来头的平头百姓给告了,此时身为开封府尹的许王赵元僖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必有猫腻。
他以翟马周为突破口很快就查出了胡旦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然后他将自己查实的结果汇报给了他的老爹赵光义。
对于胡旦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整倒李昉,赵光义大怒!
更加让他感到怒不可遏的是,据赵元僖奏报,与此案有关联的人竟然还包括枢密副使赵昌言、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以及右正言梁颢,胡、赵、董、陈四人是同年进士,而梁颢之前与赵昌言则是同在大名府为官。
有证据表明,他们五人经常性地在赵昌言家里搞聚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