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血染残冰(1 / 4)

加入书签

面对前方如蜂群一般冲杀而来的辽军铁骑,刘廷让麾下的弓弩兵排列成整齐的阵势习惯性地张弓搭箭准备给辽军先行送上一份见面礼,然而他们随即就现了一个对他们极其不利的情况:公元986年的这个十二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寒潮,而这极寒无比的天气竟让宋军的强弓硬弩成了摆设——宋军的弓弩兵们现自己手中的弓弩根本就拉不开!

这件事对宋军而言堪称灾难。

弓弩一向是汉人军队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一大利器和法宝,游牧民族虽然也有弓箭,但他们的射程和威力远远不及前者,更何况汉人军队还有比弓箭杀伤力更大的强弩。

但是,在这一天里宋军在这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为这场战斗按下暂停键,我们来说说宋军这弓箭到底出了什么事。

说到这事,后世之人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宋军在战前准备方面出了问题,说是宋军的将士在天寒地冻的战场上衣着单薄导致身体僵硬无法拉动弓弦,可这种说法明显有一个逻辑错误:就算你在开战之初因为身体僵硬而拉不开弓,可开战之后仅是战场上的万马嘶鸣和金戈相向就足以让人瞬间热血沸腾,那么在热身之后这弓还拉不开吗?在打得热血沸腾之后你还拉不开弓吗?况且,此时早已是深冬时节,宋军的将士还会衣着单薄吗?别的王朝就不说了,以富庶繁华而着称的宋朝在军需方面会犯下如此愚蠢和幼稚的错误吗?就算赵光义时期的宋朝还没有那么有钱,可也不至于给士兵不起御寒的冬装吧?要知道宋朝的河北军团对辽国的备战工作可是从半年前就开始了,所以衣着单薄和身体僵硬这个说法基本上站不住脚。

那么,原因很有可能就只有一个——问题就出在宋军的弓弦材质上。

多年后的宋辽威虏军之战恰逢雨天,这一天辽军的弓弦也拉不开,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弓弦是皮革所制,而皮革遇水丧失弹性导致了辽军无法张弓的悲剧。

宋军的弓弦大多都是麻绳棉丝之类的材质,这些玩意儿在理论上并不畏寒,但如果受潮之后再遇冰冻天气呢?在史书的记载里当时的情况是“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

,这就说明宋军无法张弓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集体现象,那就证明问题确实是出在弓弩上面。

战场取胜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这个天时就不用再说了,至于地利,双方在野外交战,宋军也没有地利的优势,而这个人和——辽军是十余万的兵力且是皇帝和皇太后现场督战。

在这三个决定战场胜负的要素和条件里,宋军一个都不占。

回到战场。

失去了弓弩这一大杀器的辅助对宋军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他们无异于就像是在现代战场上没有了可以远程杀敌的各类枪械。

无法使用弓弩,宋军只能用自己的马刀和长枪与辽军的铁骑近身肉搏。

这一天双方从早上的辰时开始展开厮杀,一直血战到午时也未见胜负。

在战场上毫无任何优势可言的宋军能够顶住耶律休哥持续数个时辰的疯狂攻击可谓堪称奇迹。

如果是单打独斗,那么耶律休哥继续和刘廷让进行缠斗可能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可辽国的那位皇太后对此早就有先见之明和应对之策。

正当双方厮杀正酣且耶律休哥开始显露败象之时,耶律沙率领的辽军赶到了战场并立即加入了战阵,胜负的天平就此开始向辽军倾斜。

宋军就此开始崩溃了吗?并没有!

刘廷让的这支宋朝唯二的精锐之师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仍然在拼死力战,几个月前的惨败和耻辱性败逃让宋军的将士们坚定了既要复仇更要为自己雪耻的决心,他们用自己远辽国人的勇气和决心为他们弥补了战场上的劣势。

双方又是数个时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