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雁门大捷(3 / 4)

加入书签

为他们在强敌面前所遭遇的失败——耻辱的、惨烈的但却也是光荣和壮烈的失败。

就拿杨业来说,他能有如今的盛名不是因为他在雁门关如何的神勇,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件事,他的死亡方式以及这其中的前后过程才是让我们永远将他铭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再说某些人所坚信的一件事,那就是潘美因为杨业在雁门关之战里立下了大功而嫉恨杨业,然后向赵光义上书细说杨业的诸多不是,而赵光义不但不理会此事还把信拿给杨业看并以此表示他对杨业的无限信任。

再请问:赵光义是头猪吗?他会把潘美的“诽谤信”

拿给杨业看?

潘美是山西方面的宋军统帅,他这样做让身为部将的杨业今后还怎么在他手下尽心效力?而他又有何面目去领导杨业?赵光义会这么蠢就把自己的一方主帅给卖了?会如此愚蠢地去挑拨二人之间的关系?为公司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部门经理因为嫉妒而写信诽谤手下的一个车间主任,然后董事长高调地把诽谤信拿给这个主任看,这种事会有人做得出来吗?世上会有这样的部门经理和董事长吗?或许真的有,但那绝不会是潘美和赵光义。

另外,潘美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更是一位在宋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灭国级将帅,他此时在军中的官职和地位仅次于身为枢密使的曹彬,单论军功,他甚至比曹彬还要高。

这样的一位军事系统里的常委级别且佩戴上将军衔的封疆大吏会跟自己手下的一个顶多是少将级别的下属争风吃醋?杨业可是他的部下,而且无论是战功和威望以及资历,杨业对潘美都得仰视,潘美会如此愚蠢地作贱自己在杨业背后下黑手捅刀子?

退一万步说,如果潘美真的是嫉妒杨业,那在写战报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不给杨业请功。

请注意:战后的战报通常只有一方主帅才有资格写,可潘美在战报里可是把斩杀萧咄啰、生擒李重诲的功劳都记在了杨业的名下。

我们的问题就是:潘美这是哪来的嫉妒?有杨业这样的部下,他潘美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对于《杨家将》的忠实粉丝,我个人认为让他们在这件事上浪费口水和笔墨实在是太屈才,他们应该拿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逐字逐句逐段地去批判指正《三国志》的种种不实之处。

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甚至几千个哈姆雷特,而且历史本来就不会只有一种面目,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熊大木先生的《杨家将演义》为什么能够这么火以至于让被正史所肯定的潘美其人物形象和人设都摇摇欲坠?我得出的答案是——熊先生写这部小说胜在他举对了大旗。

抵抗外敌、壮烈殉国,这等英雄人物有谁敢不点赞不佩服?这等人物被奸人所害,那么这个奸人怎么能不让人产生人人得而诛之的咬牙切齿之恨?罗贯中的旗帜也举对了,但罗先生虽然在贬曹尊刘,但是他没有否定曹操的历史功绩和贡献,而且也尽力地展现甚至是褒奖了曹操身上的可取之处。

遗憾的是,反观熊先生,宋朝的开国功臣、开疆拓土的一代名将潘美被他改了个名字之后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而且还是一个陷害忠良的卖国贼,甚至潘家全家老小都没有一个好东西。

对此我只能说两个字——格局,正是这个东西决定了罗贯中为什么能写出《三国演义》,决定了《三国演义》为何会是四大名着之一,而熊先生的《杨家将》只能在民间“流芳百世”

可是,熊先生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但成功地让潘仁美遗臭万年,而且让很多的以历史学者而自居的人也成了他的忠实拥趸。

如此所为,也真不知道熊先生的祖上跟潘美到底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