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战云密布(3 / 3)
贤命令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统帅,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由此二人率军先行出。
随后他又派出了第二路援军,这路援军由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为主帅,辽国南府枢密副使耶律抹之为监军,这路兵马就紧跟在耶律沙的屁股后面以备不测。
耶律贤的准备还不止于此,事实证明他相当重视宋朝这次对北汉的征伐,甚至他还提前做好了北汉一旦被攻破之后宋朝会趁势攻击燕云十六州的准备。
耶律沙等人领兵出以后,鉴于宋朝在幽州以南的镇州囤积了大量的军队,耶律贤决定加强辽国燕云地区的军事实力,具体办法就是增加幽州的防御力量,他下令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辽国乙室部大王撒合率兵进驻幽州。
做了这些之后,耶律贤还是觉得不够稳妥,在得知潘美已经率军开始猛攻太原之后,耶律贤下令辽国左千牛卫大将军韩侼、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率兵增援耶律沙和耶律斜轸所部。
宋辽两国的大军都在向太原方向急运动,但宋军由于是主动进攻因而占据了先手,他们的度还是快过了辽国人的增援度。
所谓先下手者为强,宋军不但将会早于辽国人赶到太原,而且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用来调兵遣将从而在太原以北将辽国的增援大军阻击在太原战场之外。
关于辽国必然会对北汉做出的应援行动,赵光义的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在潘美出之前,赵光义就命令常年镇守边关的宋军名将、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地处太原以北的石岭关都部署,郭进的任务就是负责阻击从北面而来的辽军耶律沙所部。
石岭关,我们之前在讲述赵匡胤亲征太原时就提到过这个地方。
这里是忻州与太原的交界点,地势险峻的它东接小五台山,西连官帽山,在古代这里也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四州的必经之道,堪称太原的北大门。
公元968年宋军名将何继筠曾在这里击退前来赴援北汉的辽国大军,但后来辽国人另辟蹊径绕过石岭关最终到达了太原,这也成了赵匡胤当年亲征北汉最后铩羽而归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驹过隙,人生无常,此时的何继筠早已作古,镇守石岭关的重任就此落在了勇武强悍丝毫不逊色于何继筠的郭进肩上。
他将为潘美守住太原以北的这道门户,但郭进以及他手下的这些勇猛善战的宋军将士可不仅仅只是会守大门,他们很快就会用辽国人的鲜血和头颅来证明他们的勇武绝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