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收揽人心(2 / 5)

加入书签

深刻。

不过,很显然的是赵匡胤的死让宋军军心震恐,这时候的他们根本无心也无力与辽国人开战,而班师回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赵光义来说,他现在也不想打什么仗,他只想尽心尽力地将宋朝完全打上他的烙印,等到他完全将这个国家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之时他才会想着去实现他心中的那个足以彪炳千古的伟大梦想:统一天下、威服四方、再造天可汗时代控疆万里的辉煌盛世。

要实现这个梦想现在还不是时候,赵光义深知这一点,他现在要做的唯一大事就是安内。

公元977年正月,赵光义在继位刚刚两个月的时候就下令举行新皇登基的恩科取士。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科考,之所以说空前只是因为这一次科举考试共计有五百人完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转变。

参加这次科考的人总共有五千三百余人,而最后有五百人榜上有名,中榜率之高着实令人咂舌。

这五百个幸运儿是怎么来的呢?先,根据这些考生的考卷选出了以吕蒙正为状元的一百零九人为进士,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正牌进士。

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赵匡胤在位十七年总共进行了十五次科举考试,总共录取了一百八十八人为进士,这就是说赵光义一次科考所录取的进士数量需要赵匡胤用十次科考才能追得上。

这还没完!

赵光义紧接着又复试诸科再取两百零七人,然后他赐这两百多人进士及第。

吕蒙正等人叫做进士科进士,这些人叫做诸科进士,所谓的诸科考试是指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等科目的考试。

在这两百零七人里面,九经科的中榜者当中有七个人之所以中榜不是因为他们的成绩好,而是因为赵光义觉得这些人年纪太大了,考了这么多次也没考中实在是太辛苦了,于是他大慈悲把这些人的名字给圈了出来。

这还是没有完!

为了将自己的恩德散播得更广,赵光义还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下令礼部查阅这些考生的贡籍,最终现共计有一百八十四人参加了自宋代建立以来的每一次科考,而这些人很可惜的是一次都没考上。

于是乎,赵光义大手一挥:“你们以后都别考了,看你们这么辛苦,朕把你们全部录取了,朕赐你们进士出身吧!”

这还是为国取仕的科考吗?这些人只是因为考试的次数太多了就可以当进士,然后去管理一方的土地和百姓,赵光义这是在做什么?但是,不要为此而感到不可思议,以后这样的事以及与此类似的事还会有,比如宋仁宗时期某些年事已高的大臣单靠资历就能够混到两府长官的职位上,而赵光义的这种取仕的方法也在后来被他的子孙们争相效仿并以此彰显皇帝对读书人的一番仁德之心。

前面那一百零九个正牌进士我们就不说了,后面的这四百多个中榜人员尤其是那些因为年龄大或资历老而榜上有名的考生在得知以及也中了进士后恐怕是恨不得当即跪在赵光义的面前并山呼万岁,年老者兴许更是会当场痛哭流涕直呼皇恩浩荡。

两相对比之下,这些人会怎么看赵匡胤呢?他们又会怎么看赵光义呢?对他们而言,赵光义简直就是再生父母,至于已经死了的赵匡胤,这些人里面有人或许巴不得他早点死呢!

这五百人随后又享受了一回赵光义的皇恩浩荡,赵光义特意在开宝寺为这些新科进士设宴庆贺,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一天的开宝寺是何等的喜气隆重。

赵光义在席间宣布这次科考的一等和二等进士以及九经科的进士都将被授予监丞、大理评事、诸州通判之类的高级官职,其余人等则直接送到礼部去分派官职,而且是尽量将美差和肥差分派给他们。

这五百个出自赵光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