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锋芒毕露(2 / 4)
他就像是一团突然间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火,这让他身边的人乃至于让整个国家都跟着他一起燃烧了起来。
柴荣即位之初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许下过一番豪言壮语:“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每当我看到这一番话都不禁会心生感慨,如果上苍真的能再给柴荣三十年时间建立起不世之功,那么伟大的世宗皇帝绝对足以媲美秦皇汉武和唐太宗,千古一帝的美名绝对是他的。
赵匡胤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帮助周朝一统天下继而载入史册甚至配享太庙的一代名将,那个所谓的宋太祖根本不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可是,世事难料啊!
柴荣刚一登基就面临着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挑战,北汉的皇帝刘崇趁着周朝这边皇位更替、政局和人心都极为不稳定的时机联合辽国人大举进犯,而且他还御驾亲征了。
柴荣当即做了一个让朝臣们都感到震惊的决定——刚刚登基的他决定率领大军也御驾亲征。
联想到李从珂、石重贵和刘承佑这些亡国之君的命运,后周这些大臣们似乎看到了历史的即将再度重演,于是他们坚决反对柴荣亲征,但柴荣决心已定。
高平之战,这在历史上是影响深远的一战,尽管它并不为如今的人们所熟知,但这是柴荣为自己正名的一战,是后周的立国之战,同样也是无数后来的宋初名将声名鹊起的一战,比如慕容延钊,比如韩重赟,比如潘美,再比如赵匡胤。
对于柴荣来说,高平之战的胜利让他从此确立了自己在内部和外部的威信,他以战争这种最为直接和强力的方式镇服内外。
开战之初,北汉军队在猛将张元徽的带领下率先起了攻击。
刚一接战,周军的右翼就溃败了,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带头逃跑,而没能跑掉的那些人为了活命随即就弃械投降并向北汉的皇帝刘崇高呼万岁。
这一仗刚一开始就让柴荣被迎头的这一记闷棍给打得目眩神离,眼看全军行将成崩溃之势,柴荣带着自己的亲兵策马冲到了中军的最前沿。
如雨的箭矢纷纷向柴荣射来,他身边的亲兵为了护卫他的安全不断有人倒下,但柴荣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持要冒死督阵以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
看到这一幕,一直深受柴荣恩遇的赵匡胤顿时感觉自己是满腔的耻辱和惭愧,柴荣待他恩重如山,可如今柴荣正身陷如此险地,后周也面临着亡国之危。
所谓主忧臣辱,这句话在某些怀有忠肝义胆的人心里并非只是一句大话和空话。
危急关头,赵匡胤拉住他的领导——禁军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说出了下面这一番话:“将军,汉军现在已经成了骄狂之辈,但只要我们拼死力战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现在请你把你帐下的那些擅长左手放箭的弓箭手派出去阻击敌人的右军,我带人去支援我军的右翼,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随后的战局真的如赵匡胤所预料的那样展,在柴荣的亲自督阵下,周军的中军奋勇杀敌稳住了阵脚,北汉的右军也被张永德的弓箭手给成功拦截,而赵匡胤带着人马前去支援已经呈崩溃之势的周军右翼更是打出了意料之外的战果:两军混战之中,号称北汉第一名将也是第一猛将的张元徽竟然马失前蹄落下了马,然后他就被迅上前的一个周军小兵给当场阵斩。
张元徽这一死让北汉军队军心大乱,而周军则是士气大振随即开始全面反击。
战场的形势瞬间逆转,北汉军队全面溃败,周军趁势追杀。
北汉皇帝刘崇企图扭转战局,他亲自挥舞大旗让他的士兵们不要后退,可这并没有什么用。
兵败如山倒,到了这个时候北汉军队已经呈全军崩溃之势根本没法阻止。
周军就此一路追杀,几天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