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太祖驾崩(1 / 4)
江州平定之后,南唐这片土地上也就此是彻底安宁了,赵匡胤为此而再一次地大赏群臣。
赵光义已经位极人臣只能是给他增加食邑了事,而东府的两位行政长官宰相薛居正和沈义伦则被加官为光禄大夫,枢密使曹彬和宣徽北院使潘美加官为特进,其余文武官员也是各自都有封赏。
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赵匡胤这一次封赏百官时给他的三弟赵光美和他的长子赵德昭加了一个“开府仪同三司”
的职衔,这意味着他们二人可以开始建府并组建自己独立的政治班底。
如果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那么请参考李世民的秦王府以及隶属于他王府里的那些幕僚和将军。
这里想多说一句,有些知识渊博之人总喜欢说赵光义才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应该是赵匡胤的四弟,还说赵德昭不是赵匡胤的长子,因为他们的前面都另外还有兄长,尽管都早亡了,可赵光义就应该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就应该是赵匡胤的四弟,赵德昭也不该被称之为赵匡胤的嫡长子。
对于这种人以及这种言论,我就想说一句话:“不杠你很难受吗?你以为全天下就你知道这些?”
后世的一些严格尊崇史料的学者坚持认为赵匡胤一心就是想在将来把皇位传给他的二弟,理由就是赵匡胤直到临死之前都在有意地打压自己的儿子,不让其过于地出风头,但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在赵匡胤驾崩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让他的儿子频繁地抛头露面了,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段里,但他自己恐怕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这样做竟会让他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他还以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儿子,可是他想错了。
赵光美和赵德昭的政治地位突然在这个时候被赵匡胤拔高很明显是其有意为之,这表明他在谋求迁都却遭遇失败之后开始有意要在皇族内部建立起新的势力以抗衡一家独大的赵光义。
然而,要让他突然对赵光义翻脸甚至拿下赵光义,这种事他还真的做不出来,一来他是真的不忍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下那么重的狠手,二来赵光义的势力在开封城以及朝廷内部官员体系中盘根错节,贸然行动定然引起官场地震。
再者说,赵光义尽管已经在挑战和威胁他的皇权,可这人毕竟还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赵匡胤如果要对其下手实在是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由头。
于是,此时的赵匡胤只能选择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徐徐图之。
这年六月,赵匡胤在某位高人的建议下弄出了一个“阴招”
来对付赵光义——风水。
这件事我们必须得经过一番深度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在正史的记载里这件事却显得是那么的温馨可人(后来也被登基后的赵光义拿来视为兄友弟恭的有力证据),而这就是政治,表面其乐融融暗地里却是你死我活。
这事便是赵匡胤认为赵光义的晋王府地势过高没有水景,他亲自到晋王府去巡视,然后命人开渠引水至晋王府,而且前后数次亲自视察工程进度并催促其赶快完工。
表面上看这可真的是兄弟情深,长兄如父,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晋王府立在这儿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现在突然要引水?难道建府选址的时候那些风水大师都是瞎子?而且赵匡胤为什么要在这种兄弟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的敏感时期改动晋王府的风水?后世的解读是有人向赵匡胤说晋王府有王气,注水入其府可毁其风水断其王气。
如今看来这是封建迷信,但在当时这却并非妄言,即使是如今的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官显贵和商贾巨富不也是各路大神的忠实粉丝吗?
后世研究宋史的专家和学者认为赵匡胤此举是要断掉赵光义的晋王府所暗藏的王者之气,我个人对于这种说法是很认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