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人还没到,罪名先到?(2 / 3)
“陆大人可知,高泰明在朝中,或许另有同党?”
这话问得极其敏感。
陆丞心头一凛,面上却依旧平静:“此乃朝廷大事,本官远在异邦,岂能知晓。
沈千户若有线索当禀明圣上彻查才是。”
沈追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陆大人说的是。卑职只是例行问询,大人不必多心。”
他忽然笑起来,“另外,听闻大人在归途中,曾遇一辰州书生洛子期,为其父冤案陈情?”
连这事都知道了?内卫的眼线,果然无孔不入。
陆丞心中警惕更甚,淡淡道:“确有此事,路遇冤情听其陈述而已。
本官已告知他需按律法程序行事。”
“洛文远一案,牵扯前朝禁物,颇为敏感。”
沈追语气平淡,却带着警告意味,“陆大人即将回京复命,还是莫要过多牵扯地方事务为好,以免徒惹是非。”
“多谢沈千户提醒,本官自有分寸。”
陆丞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
沈追不再多言,再次拱手:“既如此,卑职告退。”说完,转身便走,干脆利落。
看着沈追离去的背影,陆丞眉头深锁。
内卫的出现绝非偶然。
皇帝在查高泰明朝中同党?
还是在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或者两者皆有?
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大人,内卫怎么会……”秦川面露忧色。
“不必多问,即刻起程。”陆丞打断他。
内卫的耳目无处不在,言多必失。
车队再次上路,气氛却比之前凝重了许多。
陆丞坐在车内,将沈追的每一句话都在脑中过了数遍。皇帝对大理之事并未完全放心,仍在深挖。
而辰州洛文远案,似乎也牵动了某些敏感的神经。
他取出洛子期留下的卷宗副本,再次仔细翻阅。
那柄断剑前朝禁物,赵德坤,漕运货栈这些线索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为何连内卫都要特意提醒他不要插手?
思索间,马车忽然减速。秦川在外禀报:“大人,前方官道设了卡哨,说是盘查往来行人,尤其严查携带兵器者。”
陆丞掀开车帘一角,只见前方排起了不长不短的车队,一队官兵正在逐一检查,态度颇为严厉。
这并非寻常的关卡盘查。
“让我们的人配合检查,勿生事端。”陆丞吩咐道。
轮到他们的车队时,官兵检查得格外仔细,尤其是装载箱笼的车辆,几乎翻了个底朝天。
当检查到陆丞乘坐的马车时,一名军官模样的人探头进来,目光扫过陆丞,落在车厢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木匣上,那是存放大理国书和重要文书的盒子。
“这里面是什么?”军官指着木匣问道。
“乃是本官出使公文及私人信函。”陆丞平静答道。
“打开查验!”军官语气生硬。
秦川脸色一沉,正要开口,陆丞却抬手制止了他。“给他看。”
秦川不情愿地打开木匣,里面果然是大周国书副本、大理国书,以及一些沿途记录。
那军官仔细翻看了国书副本和记录,又盯着那封火漆完整的大理国书看了半晌,似乎想动手拆开,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放行!”军官挥挥手,眼神却在陆丞脸上停留了片刻。
车队得以通过。
走出不远秦川忍不住低声道:“大人,他们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