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怎么,你们已经急不可耐了吗?(2 / 3)
弱,麻痹对手。
对内则需加紧整肃心腹,巩固已得成果尤其是漕运、市舶,需尽快委派可靠之人接手,恢复正常运转,让朝廷看到实效,让百姓得到实惠。
此乃深挖洞广积粮之策。
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再图后续。
切不可因一时之愤,而乱了大局。”
陆丞细细品味,深以为然。顾炎武的策略,正与他近日所思不谋而合。
急于求成,反而会授人以柄。
“先生金玉良言,陆某铭记于心。”
陆丞诚恳道,“只是朝中非议日盛,恐皇上耳根不清……”
顾炎武微微一笑:“皇上圣明自有决断。
抚台只需将江南治理得井井有条,赋税充盈,百姓安乐便是最好的辩白。
至于流言蜚语,久而自清,况且,”
他压低了声音,“朝中亦非铁板一块,自有清流正直之士会为抚台仗义执言。”
一席话,让陆丞多日来的焦虑舒缓了不少。
他与顾炎武又畅谈了许久,从漕运改制谈到田亩清丈,从学风士习谈到边防海疆,获益匪浅。
送走顾炎武后陆丞精神大振。
他采纳其建议,一方面对范、周案牵连的其他官员,暂不深究,只是暗中监控。
另一方面,他迅速从下属官员中提拔了几位素有清名、能力尚可者,暂代漕运总督和市舶司提举之职。
并亲自指导他们制定新章程,力求尽快恢复两司正常秩序,确保漕粮北运和海关税收。
同时,他更加关注民生琐事,亲自处理了几起积压的民间纠纷,巡视了江州的育婴堂、惠民药局,下令拨款修缮道路桥梁。
这些举措看似琐碎,却逐渐赢得了更多底层百姓和中小官吏的认可。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一日,陆丞接到通报,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已抵达江州城外!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文昌,素以铁面无私、不徇情面著称。
更重要的是,他与之前被赵永仁案隐约牵扯到的一位致仕阁老,关系匪浅。
钦差驾临,规格极高。
陆丞率全省文武官员出城迎候。
李文昌年约五旬,面容冷峻,接受跪拜时只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陆丞,带着审视的意味。
李文昌话语不多,对陆丞的政绩也只是泛泛称赞了几句,便话锋一转:“本官此次奉旨南下,一则巡视的。
,二则嘛,也听闻江南近日颇多事端,尤其是漕、市二司主官接连落马,朝野瞩目。
陆大人雷厉风行令人佩服。只是不知后续影响几何?可曾引发动荡?朝廷对此,甚是关切啊。”
这番话,绵里藏针,意在问责。
陆丞从容应答:“李大人明鉴。
范周二人,罪证确凿依法查办,乃臣分内之事。
至于影响,漕运、市舶均已委任得力官员接手,运转如常,税收亦有回升,并未影响朝廷大计。
些许动荡乃革除积弊之必然,如今已渐平息。”
“哦?果真如此?”
李文昌不置可否,“那为何本官一路行来,听闻不少官员士绅,对陆大人之举,颇有微词?
甚至有人言道陆大人更张太过,有酷吏之嫌?”
宴席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陆丞身上。
陆丞放下酒杯,正色道:“李大人,革新之举,触及利益自有非议。
若因惧诽谤而无所作为,才是辜负皇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