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刀阔斧的干!(1 / 3)

加入书签

奏章送出的第七日,江州城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市井喧嚣,仿佛按察使司衙门内那场无声的较量与寻常百姓毫无干系。

但官场之中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已弥漫开来。

陆丞深居简出,谢绝一切访客,连日常公务也交由沈师爷与几位相对可靠的属官处理。

他知道,此刻任何举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在等京城的风吹过来。

赵永仁被秘密关押在按察司内部一处绝密牢房,除陆丞和沈师爷等极少数人外,无人知晓其具体位置。

这是为了防止灭口或劫狱。

看守的兵士全是淮安卫指挥使周武亲自挑选的心腹,忠诚可靠。

巡抚衙门再未有公文催促移交人犯,那几位致仕官员也杳无音信。

这种沉默,反而让陆丞更加警惕。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可怕。

沈师爷每日都会带来外界消息,多是些无关痛痒的市井传闻,但偶尔也会夹杂着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

比如,巡抚大人近日称病,不见外客;又比如,省城内几位与赵永仁过往甚密的官员,开始频繁互递拜帖,或是悄悄变卖一些城外田产。

“他们像是在安排后路。”沈师爷低声道。

陆丞不置可否。

这些人的惶恐,正在印证赵永仁口供的真实性。

他现在担心的,不是这些小虾米,而是更高层级的反扑。

第十日,黄昏。

一骑快马风尘仆仆驰入江州城,直奔按察使司衙门。

来人并未穿着官服,而是普通信使打扮,但出示的腰牌却显示他来自通政司,专司传递重要文书。

信使将一个用火漆密封的厚实信筒交给陆丞,不发一言,便转身离去,消失在暮色中。

陆丞握着那信筒,手感沉甸甸的。

他知道决断的时刻到了。

他屏退左右独自在书房内,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剔开火漆。

信筒内并非正式的圣旨或部议文件,而是一封密信,落款是他在京城那位老师的一位故交,如今在都察院身居要职。

信中言语简洁,却字字千钧:

“承弟钧鉴,惊雷已动天听,然乌云亦聚。

彼辈根基深厚,恐作困兽之斗。

江南恐生变乱,安危系于弟一身。

旨意不日即达,望弟持重稳住大局,万勿使小人得隙,祸及黎庶,窃窃。”

信末,还有一行更小的字:“近闻江州卫指挥使或不可恃,慎之。”

陆丞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心中既有一丝尘埃落定的释然,更有沉甸甸的压力。

信中的意思很明确,皇帝已经震怒,清算即将开始,但对方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可能会在江南制造事端,甚至发动兵变,将水搅浑。

而最后的警告,更是让他脊背发凉,江州卫指挥使,掌管江州城防务的人可能已经不可靠了。

他立刻唤来沈师爷和周武。

“周指挥,即刻起按察司衙门及赵永仁关押处的防卫,全部由你带来的淮安卫兵士负责,原江州卫人员一律调离,不得靠近。”

陆丞下令道,语气不容置疑。

周武虽不明所以,但见陆丞神色凝重,立刻抱拳:“末将领命!”

“沈先生,你立刻去查证,江州卫指挥使近日有何异动,与哪些人来往密切。要快,但要隐秘。”

沈师爷也意识到事态严重,匆匆离去。

陆丞坐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