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漳泉大战6(2 / 2)

加入书签

不然朝廷问责下来,他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同安总兵施琅其人,也是在福建名声大振的人物,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传奇人物,他曾一度随父降清,但因得不到重用,而有复叛归明,投入郑成功的麾下,在郑成功麾下屡立大功。在第三次厦门之战中,率领六十名亲兵主动抵抗清军,杀死马得功的弟弟,差点活捉马得功。从这点来讲,马得功与施琅是有杀弟之仇的。

施琅个人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政治上反复无常,军事才能颇高,在郑家军中堪称郑成功之下第一人,郑成功也授予他左先锋之职,对他信任有加。后因军事理念不合,郑成功为了磨砺其人,也为了缓解施琅在郑家军中的不好的人气,免去了左先锋之职。施琅对此大为不满,口出妄言,认为郑成功是在故意打压他,压制他,不想让他立下更大的军功,以影响郑成功对郑家军的掌控。哪个领导会喜欢这样的刺头呢?政治上的极度不成熟,也是施琅的大忌。

1652年,施琅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然决裂。曾德是郑家军的老臣,曾是郑彩的部下,后因一些原因,暂归施琅节制。施琅在郑家军失势后,曾德想要重归郑成功麾下,郑成功同意了。施琅却因此而大怒,擒而杀之。这个导火索引爆了施琅和郑成功的矛盾,郑成功当即命令擒住施琅,岂知被施琅逃脱北上降清,仅抓住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郑成功得知施琅降清,二话没说就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施琅为之大怒,对郑家军恨之入骨,誓死与反郑。

同安之中,马得功最恨的就是施琅,但最为放心的也是施琅,因为谁都可以投降郑家军,唯独施琅不会。被逼无奈的马得功只得舍弃仇恨,放

施琅面对马的功的请求,也是欣然答应了。毕竟他与马得功的过节,也是让他一直惴惴不安的,马得功作为福建提督,拥有的权利是他这个同安总兵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无论出于哪个方面的考量,马得功的请求,施琅都无从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