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漳泉大战1(2 / 2)
士绅逐渐相信了谣言。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郑家军兵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更是因为李率泰细作们的封官许愿,让更多的士绅家族暗曲同款,给予着无数的便利。
漳州并不大,人口也因战乱,屠杀,疾病,饥荒,瘟疫等等原因,存活的人口只有三十多万,这三十多万人口分散到十余个县,有些县城的人口不足万人,各地的士绅更少,相互皆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族动而十族从。
李率泰的动作狠辣又有成效,针对郑家军在漳州府统治不稳的情况,直接联系沟通漳州府各地的士族豪绅。
这些士族豪绅待价而沽之后,获得了自己满意的酬劳之后,对于郑家军的各项政令也开始阴奉阳违起来。
陈永华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各地士绅的动态和逐渐抵抗的意志。
深知情况不妙的他马上将这个情况通报了邓会、冯锡范三人,经过三人研判和暗队的情报显示,李率泰的举动已经示弱照张,很明显近期要对漳州府发动进攻了,进军的路径大概率是从同安出发。
邓会、陈永华、冯锡范三人第一时间将商讨的情况快船传递给还在台湾的世子郑锦,同时开始收缩兵力,除了漳平的三千兵力未动外,其余各县的兵力全部收缩到漳州城。
小小的漳州城汇聚了近一万人兵力,这么庞大的兵力让邓会、陈永华等人心中松了一大口气,有了这一万人的兵力,没有三两个月的时间,清军休想攻破漳州城。对此,陈永华的信心还是十足的,因为他料定,福建绿营的军队不足四万,怎么也不会全部出动,能够出动两万绿营已经是非常难的了。
区区两万人想要攻打有一万人并有近两百门各式大炮的漳州城,不是陈永华、邓会等人狂妄,仅仅是大炮的威力,都让他们信心十足。
更何况九龙江上还有一支三十艘战船的小型船队在支援,有这支战船队在,漳州府就不会被全面封锁,伤病、物资、援兵可以通过这个小型战船进入漳州府城。这还有何好担心的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