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延安(2 / 4)

加入书签

之中。

刹那间,窑洞里原本紧张凝重的气氛变得愈浓烈起来,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接下来将要展开的这场秘密传递,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李明这个名字看似普通寻常,但实际上却是张志国精心策划并启用的一个神秘代号。

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里,李明肩负着非同小可的重大使命。

与此同时,他还要兼顾引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工兵师,以及一支在农业种植领域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团队一路同行。

这一路上可谓是充满了艰难险阻。

道路崎岖不平,气候变幻莫测,时而狂风骤雨,时而烈日炎炎。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穿越了崇山峻岭,跨过了湍急河流。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长途跋涉之后,这支队伍终于成功抵达了事先预定好的目的地。

当他们看到远方出现我党相关人员熟悉的身影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双方迅靠近,紧紧握手,眼神交汇之间传递出对彼此的信任和期待。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内心都交织着激动与紧张两种情绪。

大家深知,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的会师目标,但接下来等待着他们去应对的将是一连串异常艰巨且错综复杂的任务和严峻挑战。

能否顺利克服重重难关,圆满完成组织交付的使命,一切还是未知数……

窑洞里,众人围坐在一起。

李明清了清嗓子,开始传达情报。

他详细地讲述着敌军的兵力部署、武器配备以及近期的作战计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同志们认真地听着,时不时低头记录要点。

紧接着,经过长时间深入地调研和分析之后,由众多领域内顶尖人才所组成的专家团队终于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方案,旨在有效改善延安地区那令人忧心忡忡的恶劣环境状况。

这些方案当中,当其冲的便是积极引入各类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的优良作物品种。

通过精心挑选并大规模种植这些具有出色耐旱能力的农作物,可以显着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供应稳定,从而减轻因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此外,针对延安土地贫瘠、肥力不足这一棘手问题,专家们还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

他们计划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农耕经验智慧,对现有的耕地资源进行全面优化升级。

例如采用合理轮作制度、增施有机肥料以及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等等措施,逐步提升土壤质量与肥沃程度,为农业可持续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隶属于人民军队的工兵师也迅做出响应,表示愿意立刻投身于防御工事的建设工作之中。

凭借着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实战经验,工兵师信心满满地承诺将全力以赴打造坚固可靠的防御体系,以进一步增强革命根据地的安全防护能力。

无论是挖掘战壕掩体还是修筑碉堡城墙,每一项任务都被视为重中之重,务必确保根据地能够抵挡住来自外部敌人可能起的任何攻击行动。

然而,他们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怀疑。

几天后,敌军开始频繁在周边活动侦察。

我方人员不得不更加小心行事,一些工作只能转为地下进行。

李明带领着部分同志负责迷惑敌人,他们故意制造一些假线索,误导敌军的视线。

在一个月黑风高、万籁俱寂的夜晚,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微弱的星光闪烁在天空之中。

就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