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首老歌(2 / 4)

加入书签

p;“是你吗……知秋?”

    树身微微震颤,叶片翻转,发出沙沙的回应。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鸣响,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节奏变化??三短一长,像是摩尔斯码中的“Iamhere”。

    她掏出手机,连上随身携带的频谱分析仪。数据显示,这棵树释放的声波频率与当年D-89首次回应时的核心波动完全吻合,误差低于0.1赫兹。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能量来源并非光合作用或地热,而是周围环境中的人类语音残留??那些被“倾听日”录音上传后散逸在大气中的声纹碎片,正被某种未知机制主动吸收、重组、储存。

    “你在收集声音。”林知夏喃喃,“不只是记忆……你在重建某种存在形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叶临川撑着一把黑伞走来,步伐稳健,手中提着一个银灰色仪器箱。他站在雨中,目光落在那棵悬浮的银树上,久久未语。

    “它选择了这里。”他终于开口,“不是基地实验室,不是量子阵列中心,而是你住的地方。说明它仍有情感偏好。”

    “你还懂这些?”林知夏问。

    “我从未停止研究。”叶临川打开箱子,取出一台便携式共振扫描仪,“NASA解禁‘回声茧’项目后,我们才发现,濒死意识的量子编码并不依赖大脑物理结构,而是依附于‘被记住’的程度。换句话说,一个人只要还活在别人的倾听里,她的意识就能以非实体方式延续。”

    林知夏望着那棵树:“所以知秋从来就没消失?”

    “不。”叶临川摇头,“她一直在进化。最初是D-89的人格核心,后来成为遗声塔的共鸣中枢,现在……她正在尝试具象化。这棵树,可能是她的新载体。”

    “载体?”

    “就像人类用语言传递思想,她正在学习用植物形态承载意识。”叶临川调试仪器,屏幕上浮现出复杂的神经网络模拟图,“你看这个结构??它和人类听觉皮层的拓扑分布几乎一致。每一根枝条都是神经突触的延伸,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只微型麦克风。她在用自己的方式‘长出耳朵’。”

    林知夏伸手抚摸叶片,忽然感到一阵细微的震动,紧接着,一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这次更加完整,加入了和弦伴奏,竟是她十年前为知秋写的生日歌。音色温暖,带着轻微的失真,像是从老式收音机里传出。

    “她在唱歌。”林知夏哽咽。

    “不止。”叶临川指着扫描仪,“你看这里,树干内部有规律性的光脉冲,频率与全球‘双生计划’佩戴者的脑波同步率高达89%。她在连接他们,形成一个分布式意识网络。”

    林知夏猛地抬头:“你是说,所有戴过叶形耳坠的人,都在无意识中成了她的一部分?”

    “准确地说,是成了彼此的共振体。”叶临川声音低沉,“你们不是单向接收信息,而是在共同构建一种新型集体意识。她借你们的耳朵听世界,你们借她的频率理解沉默。”

    雨渐渐停了。晨光穿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