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余文洲)重在参与(2 / 3)

加入书签

啪啦!”脆响打破寂静,碎红纸屑在微光中炸开,硝烟味瞬间弥漫。

炮声一歇,王清丽三人便深吸一口气,便抬脚跨进了堂屋门槛。

她们走到屋子最深处,按照余母事先交代的,扬起扫帚,一下、两下、三下,从最里面的墙角开始,用力朝着大门方向扫去,要把“晦气”都扫走,把新气迎进来。

女人们扫完,男人们的担子立刻挑进了伙房。米桶、水桶被稳稳放在定好的位置。

余父指挥着揭下桶上的红纸,郑重其事地安置妥当。

做完这些,大家才匆匆返回老屋,开始搬那些零碎家什,像被褥、箱笼、锅碗瓢盆啥的。

东西杂七杂八,来回跑了好几趟,新家这才慢慢有了生活气息。

等最后一件东西归置好,天都大亮了。

余父又带着儿子们回到老屋伙房。他用火钳夹出几块烧得通红的木炭,放进火盆里。

余坤安三兄弟一人捧起一个火盆,小心翼翼地、稳稳当当地走向新家。

进了新伙房,赶紧把炭火塞进新砌的土灶膛,添上干柴。

没一会儿,灶膛里便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橘红的火焰就跳起来了。

一股暖意和生机,一下子就充满了新伙房。

女人们立刻洗锅烧水,煮上锅红糖汤圆。

余父在灶台前摆上小桌,点上三炷香,倒上一杯酒,领着全家对着灶台方向深深作揖,嘴里小声念叨着祈求平安顺遂、家宅兴旺的话。

接着又在堂屋和院角祭拜了一番。

等所有搬家的繁杂流程都弄完了,余父走到院门口,点燃了最大最长的一挂炮仗。

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声响彻院子,正式宣告:余家三房,从此在这新家扎下了根!

炮仗的余响还未消除,帮忙的村民们便带着笑容,陆陆续续涌进了院子。

余坤清两口子来得最早,院子里临时垒起的土灶被点燃,大铁锅架上,热气蒸腾,油香弥漫。切菜声、炒菜声、吆喝声、说笑声,热热闹闹地搅和在一起。

宾客们提着贺礼,满面笑容地登门了。

王父和王清林也匆匆赶来,放下背来的六把结实竹靠椅,又拿出一个包袱,里面是王母给女儿姑爷新做的一套棉布被套枕套。

余父和余坤安三兄弟脚不沾地,笑着招呼不断前来的宾客,说着吉利话,忙着敬烟。

借来的方桌条凳渐渐坐满了人,招呼声、寒暄声、小孩追逐打闹的嬉笑声,闹哄哄的。

吉时一到,院子里的炮仗再次炸响,开席了!

帮厨的婶子嫂子们端着大托盘鱼贯而出,一道道硬菜摆上桌:

油亮喷香的千张肉、金黄诱人的瘦肉鸡蛋卷、香气霸道的蒸大酥肉、飘着红油酸菜的辣腌酸菜鱼、焦香酥脆的油炸花生米、爽口的凉拌折耳根、甜糯的八宝饭、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的炖甜肉。每桌一个大瓷壶,散装白酒的香气混着菜香,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看着这阵仗,余坤安下意识摸了摸发紧的胃,就他那点可怜的酒量……

他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酒量不行,酒胆来凑!干了!”

他胡乱扒拉几口菜垫了垫胃,便端起酒杯,跟着满面红光的余父、余大哥三人,从主桌开始,一桌一桌地敬过去。

脸上堆着笑,嘴里说着千篇一律的“吃好喝好”、“感谢捧场”,杯杯都得仰头见底。辛辣的液体滚过喉咙,一路烧到胃里。

酒气直冲头顶,一圈还没打完,余坤安就觉得脑袋重得像灌了铅,脚下发飘,眼前的人影开始模糊重叠。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清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