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进县城2(1 / 3)
第6章进县城2
余坤安任由余坤清自顾自说着,自己则迈步朝旁边的供销社走去。
供销社内,3位售货员正忙碌着,各类货物琳琅满目,整齐地陈列在柜台和后方的货架上。
余坤安环顾四周,发现还有个木质楼梯是上二楼的,他看了下,也没有上去。而是继续在一楼的柜台前转着细细打量。
现在的供销社,真可谓集齐了老百姓的日常所需,锅碗瓢盆、酱醋茶酒等等都有卖的。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柜台里摆放的几个铁皮手电筒吸引住了。
他走上前去,向售货员询问价格,得知竟要15元一个,不禁咋舌,摇了摇头,径直走开了。随后,他又转了转,发现火柴才2分钱一盒,心中暗自盘算着。最终,他挑选了5包云岭牌香烟、10盒火柴、2斤水果糖,还有2斤鸡蛋糕。
转念一想,家里窗户都是余父用木架子搭建,再用玻璃纸糊上,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早已老化,天气快冷起来了,他便想着就给家里都给换了,等后面挣到钱找路子直接换成玻璃的。
他买的这些东西一共花费了13块3毛钱,他不禁感叹,这钱,还真是不经花。
售货员看他买得多,便用几张旧报纸将糖和糕点仔细包好交给他,然后把4盒云岭烟和火柴也包好给他。这些东西他都一并放入自己背的背篓里。玻璃纸则卷好放进余坤清的背篓里,手里还留着一盒烟。
然后问下站着等他的余坤清:“阿清,你要买点什么不?”
余坤清摇摇头,笑道“我不知道要买啥,就不买了。”
两人随后走出了供销社。余坤安将售货员找零的钱与之前的钱放在一起,数出19块1毛钱递给余坤清:“阿清,给你,我们这次卖的东西总共有38块1毛2分,我们俩对半分,一人19块零6分,给你19块1毛。”
余坤清闻言,微微一愣:“安子,不用给我分那么多,黄精都是你找到的,也是你带着我来县上收购站来卖的。”
余坤安却认真地说:“阿清,一码归一码,我们俩一起进山收获的,就应该平分,以后也是按人头平分。”
余坤清见他态度坚决,便挠了挠头,接过纸币,笑道:“那给我19块钱,剩下的1毛钱就当奖励你发现了黄精,嘿嘿……”
余坤安也没多说什么,将硬币揣进裤兜,又带着余坤清走到旁边的收购站。此时收购站内并无他人前来卖货,他笑着对中年男子说道:“同志,今天真是谢谢你了,我刚买了盒烟,给你抽。”
中年男子却摆手拒绝:“老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啥谢不谢的。烟你收回去,我不能收。”
余坤安见状,也没再坚持,把烟放在柜台上,便站在一旁与中年男子聊了起来。
一番交谈下来,他得知中年男子姓何,名鸿运,今年36岁,就住在县城里。他便直接地称呼他为“何哥”。
随后,二人聊起了现在收购站所收购的货物种类,余坤安这才发现,原来这收购站所收购的货物还挺杂的,各类药材、动物皮毛等,甚至连毒蛇都在收购之列。
收购站后方,还有一个专门的加工房,用于对收购而来的货物进行分类加工与储存。
余坤安顺势询问了各类货物的价格,心中大致有了个底。
当他得知眼镜蛇竟能卖到15元一斤时,心中不禁暗自咋舌。大蒙山深处,眼镜蛇数量颇多,通常在4月至9月这段天气较为适宜的时节,蛇类才会频繁外出活动,待到天气转凉,蛇便难觅踪迹了。
说到药材,当下,他们这儿的人对药材的认知,要么是专门的学医之人,要么是家中世代相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