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光锥望远镜(5k)(1 / 7)

加入书签

    林格—斐兹罗望远镜观测系统是三大舰队联合建造,由多台巨型望远镜组成,单台主镜片直径达数百米,部署在小行星带附近的超级太空望远镜,远离行星大气干扰,具备极致的观测精度,是人类最先进的太空光学望远镜。

    是危机纪元早期哈勃一号望远镜规模的上千倍,是大低谷时期哈勃三号望远镜性能的数十倍,能清晰观测到数百光年外的恒星细节,可以捕捉恒星的异常光变,以及星际尺度下的大型物体,比如三体舰队的踪迹。

    在吞食危机出现前,一直都是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在观察三体舰队,吞食危机之后,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就把观察目标调整为了吞食大环。

    观察三体舰队的任务交给了其他太空望远镜系统。

    吞食帝国投降之后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又开始重新将目标锁定为三体舰队。

    总之,哪怕是到了危机纪元205年,林格——斐兹罗望远镜都一直是人类最先进的光学观察手段。

    但这样的观测系统,如今也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了。

    三大舰队本来计划再建造一个新一代望远镜,替代林格斐兹罗望远镜,计划将其命名为波江望远镜,以铭记波江文明对于人类的帮助,但人类很快就发现。

    自己建哪有直接借用恐龙的方便。

    很快,随着大环泊入小行星带成为太阳系第五轨道行星之后,人类就见识到了吞食大环搭载的天文望远镜。

    一个超大,超棒,超长,超灵活的光学太空超级望远镜。

    毫无意外的,作为战争胜利一方的人类直接征用了吞食帝国的观察体系。

    如果说在此之前,人类是在通过针眼观察宇宙。

    那么现在,人类就是在通过四处都是漏洞的筛子来观察宇宙。

    宇宙豁然开朗!

    吞食大环的光学望远镜系统,在吞食语的语境中意为“光锥”。

    人类早就发现,吞食帝国的技术虽然粗糙,而且颇有苏联时代力大砖飞的特色,但恐龙对于事物的命名也与人类一样,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比如将三种不同功率的伽马激光射线命名为日矛、月矛、星矛,这个简洁的命名方式,就很对人类的胃口。

    相比之下,人类那各种历史人物命名,神话命名,学名命名的命名方式就很繁琐。

    在起名字这一块,恐龙们还是有点天赋的。

    “光锥”是描述时空关系的核心概念,以某一事件为顶点,光线在时空中传播形成的圆锥区域,代表着该事件能影响或被观测到的范围,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