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白矮星鱼(三合一)(1 / 8)
从光语者文明养殖区离开后,善清又用了三天的时间,陆续找到了其他被恐龙养殖的文明。
如那群发光蘑菇们所言,恐龙在内环区域,总共养殖了十三种截然不同的生物族群。
这十三种生物族群,各自代表了一个被恐龙毁灭的行星的特色文明。
这些外星生物族群,要是被人类看见,不知道能养出多少论文,毕业多少博士。
善清尝试与其他被养殖的文明进行沟通,但并没有什么成效。
这些生物族群普遍缺乏类似于光语者文明的活力。它们的沟通欲望很低,且基本上在恐龙几十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养殖中完全被驯化了,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养殖”的事实,而是认为生来如此。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文明里,善清见识到了这个宇宙另一面。
宇宙黑是黑了点。
但也是真的挺热闹。
很多时候都给了善清:‘这也能诞生生命?’的惊叹。
但新的问题也萦绕在善清的脑海中,恐龙耗费那么大力气,收集那么多文明个体干什么?
由于生物个体差异,这些被养殖的被吞食帝国政府的文明个体,对于碳基生物来讲,基本上都是剧毒,根本不能吃。
比如那些发光蘑菇,
这些蘑菇完全是被高能粒子射线浇灌出来的奇葩,这些发光蘑菇所在恒星系出现了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残存的行星地表生态被完全摧毁。
超新星爆发结束后形成的超新星遗迹仍然会不断释放高能粒子射线,且这种释放周期长达上百万年,在上百万年的高能粒子射线轰击下,使得行星地表始终处于一种高能量场下。
在这种高能量场下,
这些从超新星爆发的幸存菌丝生命渐渐适应了新环境,形成了具备蘑菇外形的早期光语者个体,随后又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演变,逐步并发展成了自己的文明。
按照这些发光噗叽的描述,在吞食者抵达光语星之前,整个光语星漫山遍野都是发光的噗叽,是光语星唯一的生物。
它们通过光的明度和光闪烁的频率来作为族群内的语言,以光速传递信息。
在光语文明早期,还存在诸如发蓝光,或者是发紫光,乃至发射不可见光的其他种类的光语者,但都随着漫长的生态淘汰,以及超新星遗迹辐射能量的减弱而灭绝了。
如果不是吞食者突然到访光语星,光语者文明也会在十万年后的超新星遗迹冷却后,因缺乏能量输入而自然灭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