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啤酒馆演讲(1 / 7)

加入书签

    伦敦地下城。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的城市也趋于立体化,这种立体化在地下城市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截止危机纪元200年,全球范围内共一百二十座地下城,这120座地下城市成为了人类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文明的科技结晶所在,容纳了约6亿的人口。

    纽约地下城,是最早开建的12座地下城之一,伦敦地下城建造在5000米的地下,城市直径约60公里,平均高度一千米。

    在三体人的地下城建造技术中,三体人的‘强电结构’技术(通过电磁力结合的强分子结构,在通电状态下拥有着极高的强度,可以支撑巨大重量),为地下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地下城面积十分巨大,而地层不会倒塌的主要原因。

    地下城的穹顶,几乎均有这种‘强电结构’技术组成的电磁梁柱支撑。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城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城市结构。

    地下城市建筑整体呈现巨型森林状,房子像叶子般挂在“树枝”上,“树干”则用于安装电梯等,方便居民直达地面。

    地下城的‘天空’除了那颗核聚变小太阳之外,是高高的穹顶上遍布的全息投影,是模拟出的蓝天白云等景象。

    地下城市的交通工具则主要以磁悬浮飞车为主,在危机纪元74年攻克的[远距离无线供电技术]让整个地下城内,充满了几乎“无限”的电量。

    整个地下城内部,利用静电屏蔽效应组成了巨大的法拉第笼,在这个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进行无线供能。

    以至于近两年的冬眠者,在第一次见识到这个技术时,都误以为自己进入了无限能源时代,一度神话了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不过大多数冬眠者们在经过了联合政府的统一技术扫盲之后,大多都能认清现实。

    像磁悬浮飞行汽车,都是通过无线供电技术进行飞行,传统的燃油汽车已经沦为了古董,当然这种磁悬浮飞行汽车也是有局限的,在地表,由于无线供电技术范围有限,磁悬浮飞行汽车只能在城市内部进行飞行,一旦离开城市外环,飞行汽车将不得不降落在地上通过轮子进行移动,倘若离得更远,则会因为供电匮乏而陷入抛锚的窘境。

    也是正因如此,新时代的人类大多更喜欢呆在能源无限的地下城区域,反倒是22世纪的00后老人们以及公元时代的冬眠者更喜欢呆在地表。

    抬头观望天空,除了无时无刻不在“游动”的磁悬浮飞行汽车之外,偶尔也可以看见空中巴士,原理相同,这些巴士大多是作为公共交通设施而存在。

    但真正地下城的交通设施却并不是这些,全球共计120座地下城市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