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专家(3 / 6)

加入书签

植,弥足珍贵。

    只是九原故地,基本都是重新开垦的耕地。

    为了保证收获,这两年种得更多的是比春小麦更能适应环境的黍和菽。

    麦和黍之间,还有一些芋头地。

    五麦一芋或者五黍一芋,可以保证遇到饥荒的时候不会饿死人。

    这个数据,在同地的其他地方,则是十麦一芋。

    五原故地这种地方,由于是新复之地,最重要的,是先保证粮食的供应。

    芋头产量大,磨成粉后和面粉掺到一起,就算是口粮了。

    别人家还在吃卡嗓门的麦饭呢,大汉的百姓都开始吃面粉了,谁敢嫌弃不好吃?

    而且芋头粉还可以做成凉皮和凉粉,正好合适在夏天吃。

    所以不用担心芋头储量会过剩。

    不过芋头需要的水肥很多。

    也就是兴汉会这种有组织能力,又有水车抽水,还有牧场生产肥料的团体。

    再加上农业专家的指导,才能有目的性地大量种芋头,以备饥荒。

    至于像吴国那样的,就算是有人知道芋头能防饥荒,但谁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就算是想干,也得有这个实力才行。

    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是需要系统性地打牢基础。

    而不是学了几样新技术,就想着能跨越式发展起来。

    就拿种芋头来说,季汉因为粮食的富余,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圈养家畜。

    而圈养又可以更好地进行积肥,反过来进一步有助于粮食的增产。

    但凡家里有点规模的圈养家畜,种个一两亩地的芋头,那自然是能承担得起。

    但没有先进姿势的魏吴两国,连种庄稼的肥料都缺,更别说是种芋头。

    李县丞弹完了小雀雀,又给孩子们安排了吃食,然后这才能休息。

    而在不远处的大河边上,有人比他还要忙碌。

    李许氏走在地头上,不时地弯下腰,看看已经开始变得金黄色的麦穗。

    九原都督府护军许勋,同时也是李许氏的从兄,跟在她旁边,问道:

    “三娘,如何?这粮食何时可以收割?我也好向都督府那边通知一声,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