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我说这是巧合,你信吗?(2 / 8)

加入书签

说,这些盔甲兵器都是汉国供应,校事府只是转了一道手。

    那些军头,真有本事,就去向汉国问责。

    二是分期借贷。

    诚如冯君侯所言,天下战乱已久,各地皆困苦不堪,当时已十有其七的魏国,都无法维持虎豹骑。

    吴国又如何有足够的钱粮组建起铁甲骑军?

    但若是没有铁甲骑军,又如何在江淮的平原之地对抗魏国精骑,拿下合肥,了却孙大帝的心愿?

    故而冯君侯看在两国誓盟的份上,愿意出面担保,由兴汉会向校事府每年都出借一笔钱粮,五年后分期归还。

    当然,这是照顾孙大帝面子的说法。

    毕竟现在校事府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给孙大搞钱。

    这笔钱,大部分肯定是要流入孙大帝的府库。

    至于小部分……那是正常损耗。

    这两个办法加起来,不但能帮吴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军,同时还能减轻吴国的财政负担。

    得闻此二法,秦博即便是出得府来,心神仍是沉浸在震撼当中。

    汉国有冯君侯此等大才,怪不得能得大兴。

    再一想到校事府若能促成此事,助陛下北上灭贼,拿下合肥,那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秦博心里又是抑制不住地加剧跳动起来。

    唯一可虑者,便是无论租借也好,借贷也罢,大吴都是要有抵押的。

    毕竟天下哪有白得的好处?

    而且还是这等天大的好处。

    造船之术只是其一。

    大吴要派一批造船工匠前往汉国也只是小事。

    荆州更要在三年之内,满足兴汉会的粗糖数量要求……这似乎是个重点。

    不过正好与校事府所提出的筹码不谋而合。

    至于红糖的具体数量,冯君侯向来是不管这种细枝末节的,后面再与兴汉会慢慢谈就是。

    还有汉吴之间的关卡,日后不得向往来两国之间的汉国商队征收车船税。

    特别是兴汉会的商队,若是在吴国境内有人为难,校事府须得出面帮忙——这一点,对于校事府来说,反而是举手之劳。

    不过以前是心照不宣,若是以后能促成此事,那么校事府就能光明正大地出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