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厕纸是如何诞生的(3 / 4)

加入书签

不能超过两米——必须在目视范围内。

“和班长一样,先保自己。去年在顿巴斯,有个副班长为了救机枪手暴露位置,结果整个火力组失去指挥,最后只剩两名人形撤回,这是教训。”

班长在中央,两名副班长分置左右,八名人形以三角阵型环绕,像一把收紧的钳子。

“至少十三个作战单位:一班长,两副班,八人形。”AK-15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谨,“分成两个火力组,进攻时左组突前,右组侧翼掩护;防御时呈环形布防,机枪手在制高点,榴弹手在死角那本手册里的交替掩护条款,是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战争改了七次的精华。”

“人类士兵必须戴这个,不然跟不上人形的冲击速度——人形的奔袭速度是每秒五米,人类裸装最快三米,差距会在三分钟内拉开,变成致命的脱节。”屏幕另一侧的火力调整栏闪烁起来。

“常规编制里的两个通用机枪手,换成一个班属重机枪组,火力覆盖范围从两百米扩到五百米;如果没配重机枪,就带一具RpG-7V2,不占编制,却能打穿十毫米厚的装甲——去年在哈尔科夫,有个班靠这个,击毁了两辆敌方装甲车。”

“人形带枪身和脚架,总重二十六公斤,架设时间不超过二十秒;组长带弹药箱和突击步枪,弹药箱里是五百发7.62毫米弹链,分五个弹匣装,防止一次被毁就断供。”

“组长得是经验士兵,除了c1执照,还得过重机枪使用考核——要在风沙环境下,三分钟内完成机枪拆解、组装、试射,误差不能超过两发。”

“人形负责操作,组长负责指挥——打哪里,打多久,什么时候转移,都听组长的。”AK-15的目光落在集中与分散使用的注解上,“开阔地就集中,比如平原防御,两三个重机枪组能织成火力网;城市巷战就分散,每个组守一个街口,防止被一锅端。”她最后补充的那句,像是在强调最关键的底线。

“组长必须和上级保持通讯,每五分钟报一次位置——不仅仅只是自动报备更新事实位置,同样也是为了避免信号或是程序被挟持,手动报备无论有多么的精准,彼此间隔的时间差绝对没有程序那般的精准。”

“正如刚才所提到的,叶菲姆大尉如今在前线所掌握的作战力量,已然成为任何一方都无法忽视的存在。”陈述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直击听者的内心。

独眼巨人的作战能力,早已在无数次实战中得到了验证,其破坏力与威慑力,足以令任何对手心生忌惮。然而,叶戈尔旧部当年发动突袭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装甲车的支援。

这一缺憾,使得独眼巨人的作战效能未能完全发挥,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境。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截然不同。

尽管独眼巨人的运算单元因技术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反应速度与战术分析能力有所下降,但叶菲姆大尉手中的装甲车,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这些钢铁巨兽,车身厚重,搭载的重机枪火力凶猛,足以在战场上为独眼巨人提供坚实的支援与保护。

装甲车的存在,不仅填补了独眼巨人运算能力不足的漏洞,更使其在战场上的整体作战效能得到了显着提升。

这一结论,绝非空穴来风。

所有现代城市巷战的实例,都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重火力单位对战场局势的深远影响。

无论是火力压制、战术掩护,还是对敌方士气的打击,装甲车都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的出现,往往能够在瞬间改变战场的平衡,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回到叶菲姆大尉的力量,有一点必须明确:他手中的独眼巨人,与那些能够为它们兜底的装甲车,只有两者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