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秦淮茹产女(2 / 3)
,有些无语,也有些羡慕。
这种由长辈安排好了路的人生还是很不错的,都不需要自己操心或者是去争取,一辈子就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要是他前世能有这样的生活,那他早就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了。
可惜啊,他前世并没有那么好的命。
两人都抛开了各自杂乱的思绪后,又闲聊了一阵,才回到了教室。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气温也逐渐上升,天地间也恢复了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
人们也慢慢褪下了棉衣袄子,换上了薄薄的春装出行。
不夸张的说,人们走在路上,头都要昂扬了不少。
这天,陈近文放学后,还没进到四合院,便看到一个大妈飞快的往外面跑去,还一副焦急心慌的样子。
他有些纳闷,难道平静了许久的院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略一思索,没什么头绪,便迈步走进了院子。
刚进院子没几步,他便听见中院那边传来了一些大妈们慌乱的呼喝声,其中还夹杂着一个疼痛难忍的尖叫声。
他快步走进中院一看,贾家门口正有几个邻居大妈在着急忙慌的干着什么呢。
而那疼痛难忍的尖叫声,也正是从贾家屋里传出来的。
陈近文微微一怔,难道是秦淮茹要生了?
是了,老槐树都开花了,贾家的槐花也就应该要来了。
(京城的槐树分两个时候开花,一种在三月,一种在八月,这里取三月。)
他好奇的看了几眼贾家门前的忙乱场面,却没有停留,缓步走过了中院。
他对于秦淮茹没去医院生产的事儿,并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他已经见识过有邻居在院子里生孩子的事情。
开始的时候,他下意识的认为,生孩子不应该去医院吗?
等他后来稍微一琢磨,才想明白过来。
虽然现在医院的接生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但对于已经靠接生婆接生了几千年时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在家靠接生婆来帮助生产才是常态。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都还有很多人在家里生孩子,尤其是农村,直到进了新世纪,普罗大众才逐步养成了去医院生产的习惯。)
更主要的是,这个花销相对去医院所产生的费用来说,可是要低上不少。
贾家现在无人上班,之前的捐款又被阻止了,此时当然就不会奢侈到去医院生孩子了。
当然,就算是贾家有钱,估计她们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几个孩子的未来,也是不会去医院的。
临近月亮门的时候,陈近文又回头看了一眼贾家门前的场景,略微摇头后,便直接进入了后院。
此时的贾家屋里,秦淮茹正声嘶力竭的尖叫着。
虽然她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了,可这第三个也不会像上厕所那般丝滑。
所以她这会儿仍然是疼的不行,只能说她比那些第一次生孩子的人要稍好一些罢了。
“淮茹啊,你可要坚持住啊,接生婆很快就来了啊,坚持啊,坚持。
哎呀,老天爷保佑啊,东旭,你可要保佑好你的媳妇和孩子啊。”
虽然贾张氏自己也生过孩子,也见到过不少人生孩子,但她却并没有接生的经验。
所以她也只能看着秦淮茹在床上疼的大喊大叫,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去帮着缓解。
情急之下,她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才死去没多久的贾东旭和老天爷身上。
一来她希望秦淮茹能给贾家再生个儿子,壮大贾家。
二来她也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