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事突然(1 / 3)
郭府正厅内,檀香袅袅,映得众人神色愈凝重。
郭靖将贾似道送来的公文在案上铺开。
杨过俯身细看,只见公文用汉蒙双语书写。
大意是蒙古国愿以“英雄大会”
为契机,与宋国武林人士公平切磋。
最终胜者可为“抗蒙盟主”
,号令双方豪杰。
文中赫然列着蒙古国公证人选——公孙止。
“公孙止?”
黄蓉纤指在案上轻点,眸中闪过一丝冷冽。
“忽必烈倒是会选,派个与咱们有血海深仇的人来当公证,这‘公平’二字,怕是要掺沙子了。”
郭靖浓眉紧锁:“公孙止断了一臂,只怕心性会变得更加阴险狡诈。”
“由他作公证,必定会偏袒蒙古武士。”
杨过指尖摩挲着公文上“公孙止”
三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忽必烈光明正大地把他推到前台。”
“咱们倒是没了出手对付他的借口!”
他抬眼看向郭靖夫妇,“郭伯伯、郭伯母,咱们宋国的公证人选,可有眉目?”
黄蓉沉吟道:“此人需得德高望重,武功盖世,且与双方无涉,方能让天下英雄信服。”
“我想来想去,唯有一人合适。”
“伯母说的可是一灯大师?”
杨过接口道。
“正是。”
黄蓉点头,“一灯大师曾为南帝,如今又遁世出家,武林中无人不敬仰。”
“由他出任我方公证,能彰显我大宋气度。”
“只是一灯大师慈悲为怀,能否压制公孙止的阴私,这却有些难办。”
郭靖抚掌道:“蓉儿所言极是!”
“一灯大师佛法精深,处事公允,定能镇住场面。”
”
杨过起身道,“只是裁决而已,以一灯大师的修为”
正说着,门外传来公孙清的声音:“教主,属下有要事相告!”
黄蓉笑道,“过儿,你去忙吧!”
“我正好去找一灯大师商议此事!”
杨过点头,领着公孙清从匆匆离去。
因为——圣因师太终于传回了消息。
码头旁的渔家小院内,圣因师太一身粗布衣衫,正在煎药。
见杨过推门而入,她连忙放下药勺:“教主,属下有负所托”
杨过扶住要行礼的圣因师太:“师太不必自责,到底生了何事?”
“为何你许久不曾与教中联络?”
圣因师太引众人进屋,指着床上昏迷不醒的年轻女子:“三日前,属下在汉江现这丫头漂在江面上,身上带着这个。”
她从怀中取出一块湿漉漉的羊皮,上面用血画着简易地图,标注了汉江水道和几个红点。
“这是蒙古水寨的位置?”
公孙清凑近细看。
圣因师太点头:“这丫头醒来过一次,说自己是太湖帮弟子。”
“奉教主之命前去监视蒙古水寨。”
“前夜亲眼看见数百个木箱被沉入江底,刚要回报就被现,中箭落水。”
杨过眉头紧锁:“木箱里装的什么?”
“她话还没说清楚就昏过去了,只反复念叨水鬼二字。”
屋内顿时一片死寂。
“教主,”
公孙清声音紧,“会不会是”
杨过抬手打断:“师太,这姑娘何时能醒?”
“高烧不退,想要好转至少还要两日。”
圣因师太苦笑,“属下不会岐黄之术,用尽办法,也只是保住她一口气。”
杨过沉思片刻,突然解下腰间玉佩递给公孙清:“派人去请百草仙过来。”
“顺便通知太湖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