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殿试(2 / 3)
三冗之弊,非患在冗,而在不公!”
当笔锋扫过“田弊”
这一论题时,陈太初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开德府老农那攥着死契的枯瘦之手,仿佛就在他眼前晃动,那手上的青筋与老茧,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而在糖坊蒸腾的热气里,三百佃户改签雇契时脸上绽放的笑纹,又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与改变。
他的笔端不停,继续写道:“当仿泉府遗制,设‘职田糖引’,以商补农”
随着他的书写,墨迹渐渐渗入纸背。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纸背竟将《青苗法十弊》的旧稿显影。
这旧稿的出现,让陈太初心中一凛。
他深知,在这殿试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引轩然大波。
这旧稿的显影,究竟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若是被考官看到,又会如何解读?
一切终究是没有像他想的那样,纸是宫廷的纸,墨是宫廷得墨,就连吃食都是御膳,就算有什么猫腻,也不是我一个考生所能决定的。
陈太初第七个交卷,离交卷的时间还有一刻钟,这都属于快的。
徽宗手持陈太初的策论,正看得入神,手忽地一顿。
那策论在龙案上缓缓铺展,恰似一幅精美的糖画。
“钱荒如沸糖溢釜,堵不如疏。
请铸‘糖引通宝’,以市舶司岁入为质……”
徽宗轻声念着,神色专注。
朱笔在“通宝”
二字上不停打旋,似在思索其中深意。
“好个‘糖引通宝’!”
徽宗微微一笑,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得一旁的蔡京冠缨都微微颤动。
高俅见状,赶忙俯身,在徽宗耳边低语:“此子前日献活字版《道德经》,竟将‘道法自然’印作‘糖法自然’……”
君臣对视间,满殿原本浓郁的墨香中,忽然混入了雪魄糖的清甜气息。
这股清甜,在这庄严肃穆的宫殿内,显得格外突兀,却又莫名让人觉得奇妙。
徽宗看完试卷后,并没有挑出来,而是和其他卷放到一块,这把之后阅卷的大臣给憋屈的不行!
“官家您是看过了,我们还没看呢!
你这把他丢进三百份考卷里不是让我们猜吗!”
从刚才官家的笑容来看,这卷子好像很符合他的心意,应该是第一,但是我们晚上弄错了可怎么办!
蔡京心中暗自警惕,他深知陈太初此举定会引起徽宗的兴趣,而陈太初一直与自己作对,这无疑对他不利。
他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着如何借此机会打压陈太初。
高俅则神色复杂,他与陈太初也有过一些交集,深知这年轻人胆大心细,才华横溢。
此次殿试,陈太初拿出这样的策论,背后怕是有着更深的谋划。
陈太初此刻在殿外,对殿内的情况一无所知。
他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心中默默祈祷自己能顺利通过殿试。
然而,他不知道,因为这份策论,自己已经再次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场围绕着他的风暴,正在殿内悄然酝酿。
当全部试卷都收拾完毕,所有考生都在宫殿外面等候,徽宗皇帝又叫了几个考生进入问对。
申时,残阳如血,将殿柱上的蟠龙染得一片殷红,整个宫殿都笼罩在这略带几分凝重的余晖之中。
陈太初独自站在御阶之下,神色坦然却又不失恭敬。
徽宗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把玩着鎏金糖匣,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陈太初身上,开口问道:“卿策论言‘以糖引田’,莫不是要朕拿糖霜换土地?”
陈太初抬起头,目光坚定地与徽宗对视,从容答道:“臣尝见糖霜入药,量少可止咳,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