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隔空对话(1 / 3)
靖康十一年二月十三,午时初,汴梁,皇宫宣德门外。
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如铁,硫磺烟云翻滚如凝固的浊浪,死死压着巍峨的宫阙飞檐。
宽阔的广场空无一人,唯有凛冽的寒风卷起尘土与枯叶,抽打着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若有若无的血腥气,以及一股令人窒息的、仿佛绷紧到极限的死寂。
宫墙之上,御前班直禁军密密麻麻,弓上弦,刀出鞘,一张张年轻或苍老的面孔上写满了紧张、惶恐,以及一丝茫然。
他们的目光,死死盯着广场尽头。
广场另一端,黑压压的军队肃立如林,泾渭分明。
岳飞麾下的背嵬铁骑与赵虎的大理禁军列阵于左,玄甲森然,枪戟如林,沉默中透着一股刚从血腥巷战脱出的戾气与肃杀。
张猛的三千安南锐卒与李铁牛带来的小山港精锐则拱卫于右,阵型凝练,眼神锐利如鹰,默默守护着阵前那辆缓缓停下的玄色马车。
车帘掀开,陈太初一身玄色常服,未佩玉带,只腰间悬着那枚温润的玄龟墨玉佩,缓步下车。
他目光平静,扫过眼前这片熟悉的广场,扫过宫墙上那些如临大敌的禁军,最终,落在那高大巍峨的宣德门城楼之上。
几乎同时,城楼垛口后,一道明黄色的身影骤然出现!
赵桓未戴冕旒,一身略显褶皱的明黄常服,头有些凌乱,面色在硫磺烟云映照下异常苍白憔悴,眼眶深陷,唯有那双眼睛,因极度的愤怒、恐惧与一种被逼到绝境的疯狂而布满血丝。
他枯瘦的手指死死抓着冰冷的垛口,身体前倾,死死盯住城下那道玄色身影!
四目相对!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
硫磺烟云低垂翻滚,如同巨大的幕布,笼罩着这对曾几何时携手缔造了“靖康盛世”
神话,如今却兵戈相向、隔空对峙的君臣!
时光,仿佛瞬间倒流!
政和三年,汴梁樊楼。
那个灯火璀璨、笙歌彻夜的元夕之夜。
还是举子的陈太初,一身半旧青衫,于万千喧嚣中,醉笔挥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惊艳四座!
也吸引了当时还是定王的赵桓。
二人凭栏论词,相见恨晚。
彼时,赵桓眼中是赏识与期许,陈太初眼中是抱负与坦诚。
还是政和年间,定王府书房。
陈太初献上“飞钱策”
与“大宋钱号”
雏形,以海外金银为本,行纸币,通汇兑,活商贸。
赵桓被那越时代的金融理念震撼,如获至宝,力排众议推行。
此举不仅充盈了当时捉襟见肘的国库,更让他在老皇帝心中分量骤增,提前数月被立为太子,奠定了根基。
彼时,他们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携手改革的同盟。
陈太初进士及第,却因清查田亩、触怒蔡京一党,被明升暗贬,弃文从武,远赴大名府任一个小小的厢军都监。
是赵桓在京城,顶着巨大压力,苦苦支撑着“大宋钱号”
,不断输送钱粮,为他后续的练兵、革新提供着宝贵的支持。
彼时,他们是相互扶持的臂膀,是隔空守望的知己。
相辅相成,成就彼此。
他曾是他的伯乐,是他的倚仗。
他曾是他的利剑,是他的财神。
而如今…
铅灰色的硫磺烟云之下,一个高踞城头,以“谋逆”
相指。
一个立于万军阵前,以“贪腐”
相诘。
陈太初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广场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