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异变陡生(2 / 4)

加入书签

本就有挣点手工费的意思。

    邹诚不再多说,人多眼杂,私下交易是这年代的默契。

    孟晓晴也来了。

    她自己也带了件布拉吉,可和林初夏的一比,款式立刻显得逊色。

    她心动不已,盘算着找机会也请林初夏用那漂亮的天蓝色的确良布做一条。

    徐莹和赵红艳围着那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眼中满是艳羡。

    这通常是结婚时婆家才舍得置办的大件彩礼,林初夏一个未婚姑娘竟自己拥有了。

    陈东和林峰则好奇地摆弄着桌上的三五牌座钟。

    需要上发条的老式钟表,长方木壳刷着黄漆,滴答作响,整点敲钟。

    这是姐姐林春棠送的毕业礼物。

    顾云潇抱着那台上海红灯牌T-602收音机,专注地调试着频道。

    男人对这种精密机械总有天然的好奇。

    他家境虽好,但这型号比他家里的还先进些。

    很快,关山老师播讲《林海雪原》的声音清晰传出,满屋的人瞬间被吸引,静静围坐聆听。

    林初夏拿出九个跟大队长家换的鸡蛋和一根腊肠,去厨房张罗开火饭,请知青们暖房。

    母亲没给她带太多肉,只能等明天去镇上供销社采购了。

    晚上,她用带来的调料做了一大锅腊肠煲仔饭。

    每人分到四两米饭、五片腊肠、一个煎蛋和一小碟凉拌菠菜。

    在这个细粮金贵的年代,这顿饭算得上丰盛体面,大家都吃得很满足。

    众人离开后,邹诚又折返回来,跟林初夏敲定了军装的细节。

    七十年代的布料幅宽约九十厘米,邹诚身高一米八,一套男式军装需要约十五尺布。

    他没布也没票,林初夏最终收他二十块钱手工费。

    比京市百货大楼买23块钱的成品还实惠些。

    两人约好五天后交货。

    送走邹诚,林初夏看着泥胚墙和地面,只觉得灰扑扑的。

    明天得去多买点旧报纸糊墙,不然满屋掉土渣子。

    最后一位知青离开,新盖的土坯房安静下来。房梁上,一道白色影子轻盈滑落,正是林初夏的伙伴——小栗子。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