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求贤若渴赵简子上(1 / 2)

加入书签

晋国历史上,看来可能真的是找不出第二位比赵鞅更急需人才的主了。

中行寅、士吉射叛乱被赵鞅平定后,两人逃到了齐国,其两大家族族人纷纷跟随流亡去了齐国。

许多人因此而成为齐国的农民,耕作于田间。

赵鞅回想起自己与这两大家族斗争的种种往事,感叹道:“鸟雀入海而成蚌蛤,野鸡入河而成大蛤,鼋鳄鱼鳖均因势而变。

唯有人是不会变的,着实可悲!”

当时,家臣窦犨正在身边,他微笑着对赵鞅道:“主公,臣听说,君子应哀叹不得贤人,不要哀叹缺乏钱财;应哀叹德行不足,不要哀叹得不到宠爱;应哀叹名声不美,不要哀叹不能长寿。”

“如同士吉射和中行寅这样的家伙,因为不体恤百姓的苦难,谋求私利,擅政晋国,最终导致其子孙族人流落到齐国务农耕地。”

“这就如同原本是祭祀宗庙的牺牲牛,现在变成在田间辛勤耕作的劳力牛。

这就是人的变化,可以说每天都在生。”

赵鞅听后连连点头,尤其是听到窦犨说君子应该哀叹不得贤人时,想起中行氏、范氏家族尚有不少才能出众的家臣。

但这些人,有的没落于民间,流亡于国外。

既然自己需要人才,那自己应该想方设法招之前来,委以重用。

赵鞅主意已定,亲自草拟了一份用人名单,准备派人前去邀请。

但史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故意问赵鞅:“主公,您希望让范氏家族、中行氏家族的这些良臣来赵氏家族做什么呢?”

赵鞅听着觉得既好气又好笑:“啊?只要是良臣,那就得好好提拔使用啊,这难道还要问么?”

史黯也笑了,他继续问赵鞅:“但是,主公怎么肯定这些都是良臣呢?”

赵鞅有些诧异,道:“难道这些人都不是吗?他们有的精于谋略,有的精通骑射,有的善于领兵,有的专于管理,怎么不是良臣了?”

史黯正色道:“主公,这些人在臣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良臣,所以臣才会问主公这些问题的。”

“臣听说,事奉君主的人,应当劝谏君主之过失并帮助其改过,赞美君主之善行并鼓励其坚持,意图奉献自己之才能并为君主建功立业,举荐贤人并遴选能臣为君主所用,讲述善恶成败之事以供君主参谋。”

“真正的良臣,要用文德来引导君主,帮助君主实行正道,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劳,不惜牺牲生命以扞卫君主。

君主采纳之则在朝任官,君主不纳之则辞官而退。”

“但是,主公请看,范氏、中行氏这些臣子,主人在位而不能匡正其主,以至使其遭到祸难;主人流亡而不能使其获得安定,甚至弃君而去。

这难道是良臣?”

赵鞅有些不服气,道:“但他们不是一直跟随在他们的主人身边吗?宁可为农也一直追随,怎么不算是良臣呢?”

史黯道:“但是,主公您现在去邀请他们,他们如果肯来,便是背弃自己的主人。

如果他们不肯来,那主公您岂不是白费心机了?”

赵鞅听后是如梦初醒,向史黯深施一礼道:“大夫所言甚是,我岂敢不听?”

这一次,赵鞅与史黯的对话,令他举一反三,想起了一个人。

赵鞅当即命令将那人抓起来,宣布将此人沉入黄河淹死。

杀一个人,场面搞得很大,赵鞅专门作了精心安排。

当时,现场人山人海,赵氏家族有头有脸的人、所有的赵氏家臣都来了,赵鞅还邀请了一大批的士大夫现场观看。

这个人是谁?

赵氏家臣鸾徼!

赵鞅欲处死鸾徼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不解。

因为一直以来,这位鸾徼深得赵鞅信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