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衣锦还乡(6 / 10)

加入书签

    对于五金店来说,仅靠附近居民零散的单子,其实挣不到太多钱。

    毕竟现在网购这么发达便宜。

    而且在这条街上,零零散散分布着7、8家五金店,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但凡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的店,都拥有一些稳定的大客户。

    比如工厂、装修公司、建设队等。

    他们这个小店就是这样,她看店,唐建英出去揽活。

    唐建英马上50岁,这些年做过很多工作。

    凭借着之前在装修公司攒下的人脉,每个月都能接到一些单子。

    目前“建英五金店”70%的销量都是来自装修队。

    因为家里的问题导致唐宋没有去读研,是他们老两口心里最大的痛。

    如今儿子又自己创业挣了钱。

    唐建英心里既欣慰又愧疚,感觉自己这个父亲很不称职,没有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当五金店开始稳定盈利后,就想证明一下自己,顺便为儿子多攒点钱。

    为了拿下装修队更多的订单,就答应了垫付的要求,约定的是一个月。

    其中有一个虎子装修队,两个月累计从这边拿了将近两万的货。

    他是因为同村,加上一起又一起工作过,所以才这么放心,开始并没有催。

    结果一拖一拖就到了现在,就是不给个准话。

    他们这种店,最大的成本就是压库存,都要这么搞,迟早要完蛋。

    今天刚好虎子在他的店里,他必须得过去要个说法,最少也要先结一半。

    “我先走了,最迟11点肯定能回来。”

    唐建英说了一声,坐上了门外停着的一辆三轮车,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许凤,我刚刚听你们两口子在那儿吵吵,因为啥呀?”隔壁卖瓷砖的郭姐好奇的凑了过来。

    站在门口的许凤叹了口气,开始和她唠叨了起来。

    他们这种店客流量都很小,但是只要是过来的,基本有7、8成都是能直接买的。

    所以日常也挺清闲。

    两人聊了好一阵子。

    郭姐嚼着花生豆,笑道:“对了,我还听你俩说唐宋了,是他要回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