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得孙、三年、妖袭(3 / 4)
,看人抓药包药,能看个大半天,眼都不眨一下。
村里人看见了都笑,说这娃儿性子随娘,分明是个小郎中胚子。
这两年开了蒙,认了字,跟着他大伯听书,也听得津津有味。
比起他爹来,这小子倒像骨缝里添了几分静气,坐得住、听得进,还能记得牢。
姜义私下琢磨,怕不是真被家里那股子书气薰出来的。
他大伯倒是满意得很,只笑着说了一句:“有慧根,吃得进这碗饭。”
说起来,这孩子虽对打打杀杀没多少兴致,可到底底子在那里放着。
筋骨生得好,气息也沉得住,再加上如今姜家丹药不缺、灵气不短。
哪怕每日只是跟着大人打几趟桩、走几式拳,不疾不徐地磨着,也是一日一个样,进得飞快。
有时候连益气丹都懒得吃。
只消不上新宅那灵气最旺的地界,在这药地里晃荡上小半天,也照样气血翻涌、暖流周身,走路都带风。
姜义瞧着,心里也乐开了花。
孙儿有根骨,性子又稳,还偏生对药理起了兴趣,他便也懒得拦,索性顺水推舟,一把扶着往里带。
一日三顿之外,便是捏着那双还带奶气的小手,教他辨草识药,细细讲起药性药理,一讲就是小半晌。
心里头已有了打算。
再过些时日,根基稳当了,便送去刘家庄子,学那一手熬药炼丹的营生。
如今药地在握,灵材不缺,手头练练也不心疼。
若是他真能折腾出些名堂来,那可就是自种自收,自炼自用,省力又省银,正合姜义心意。
正想着,田埂头晃出一道小小人影。
白白嫩嫩,晃晃悠悠,一手捧着个粗瓷大碗,步子虽不稳,神情却郑重得很。
正是那小孙儿姜锐,来给阿爷和大哥送水的。
这片药地虽只算灵地边缘,灵气不算凶猛,却也非凡俗可比。
寻常人站上片刻,只觉心头发胀、四肢泛麻。
偏那小子才三岁出头,已能自个儿在田埂上跑个来回,步子稳,脸不红气不喘,气息收得平平顺顺。
单凭这副底子,便足叫人服气。
说他是姜家至今天资最好的一个,半点也不夸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