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不可(3 / 5)

加入书签

sp;  所以张承道开朝会的时候,常平安就百无聊赖地等在官署中。

    从早一直等到了中午,官署中的小吏甚至专门热心地给常平安分了一半自己带的饭,朝会还没开完。

    到了下午,吃过饭以后的常平安在透过窗户射进来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才终于得到了让他去大兴殿的消息。

    大兴殿中,众朝臣已经退去,留下的只有十来个。

    和常平安想象的庄严肃穆的场景不同,除了主位上的自家师父不动如山,这十来个大臣坐得三三两两的,还凑在一起叽叽咕咕,气氛也一点儿都不紧张。

    这段时间以来,连总是装睡的赵侍中,都渐渐地被高效率的仙庭所感染,也不怎么装睡了,甚至还积极奔走起来,有时更是主动替张承道查漏补缺,总算是被“感化”了。

    其实赵侍中也好,其他一些渐渐开始投入工作状态的朝臣也罢,并不是被张承道“感化”的,而是处于一个高效运转的氛围下,被裹挟着一点点支棱了起来。

    就像中学时,只要进了重点学校那种卷得不行的尖子班,被裹挟着不学不学,也捎带着学了点,当初懒得不行的张承道,就是这么被裹挟着考上不错的大学的。

    所以,许多小官小吏在张承道高福利高待遇的激励下,头顶又吊着升官发财的胡萝卜,干活分外积极卖力,也就渐渐裹挟着那些得过且过的朝臣也跟着用了点心。

    这样其实是最好的,至少代表将来换人也不用大换血了,张承道乐见其成,也愿意给这些肉食者一个机会。

    “平安,你就坐那里旁听就是。”

    张承道随手指了个后面的空几案,便继续回过头来,和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商议有关刑律的事。

    严格来说,理论上只有刑部才负责修订律法,实际上却一般由丞相负责,有时候尚书台和门下省也会参与。

    但张承道觉得,这种专业性太强的东西,还是应当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况且修律,肯定不能只让一个机构去,这才将大理寺也算了进来。

    在另一个时空的明清时期,就会发展到三法司共同联合参与(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只不过张承道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牛马,对这些也不了解,只能尽可能用自己信息大爆炸时代吃到的部分信息红利去分析并安排。

    常平安来之前,张承道已经大致和众人说明白了有关“专利法”的内容,还是刑部尚书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拱手道:“这‘专利法’,臣已大概明白了,不过若是如此,岂非要新增设不少人手,用来协助商贾登记‘专利’?”

    张承道叹了口气,点头道:“是啊,这些还要新立一个部门,专管这些,辛苦中书令和赵侍中仔细斟酌一番……”

    想要把这个时代的社会进程和政治体系拉后一千多年,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