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不满(3 / 4)
奇。
她早就听父母说孙朝阳这人才华横溢,是个优秀作家。
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好编辑,《中国散文》在他手里办得风生水起,今天正好见识见识。
孙朝阳朗声道:“今天我提的一个关键词是:故事。
意思是,散文也是要有故事的。
说到这里,或许有同志会问,散文不就是写个景儿,写个人物,要的是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形散而神不散就成。
但是,我们就算是写景儿,里面也得嵌进去故事,这样文章才有目的性,才能抓住读者。”
“我举个例子,梁实秋有一篇散文叫《癖》,写的是文人们的雅趣,这里面就写了好多小故事。
比如,某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喜欢闻臭袜子,写一行字,拿起臭袜子嗅一扣。
有人在写作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任何人都不能去打搅;有人在写作的时候,先喝一大瓶酒找状态,结果,文章没写出来,自己先醉了。
这一连串的小故事妙趣横生,读者一看,好新奇,不觉就沉浸其中。”
“所以,我们选稿的时候,先要找出来稿里有没有故事,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趣味来。
有故事的就用,没故事的退稿,就这么简单。”
众人纷纷点头,吴盼盼也若有所思。
孙朝阳接着道:“现在又有新问题,什么是故事?故事和事故又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这里就涉及到文章主角的主观能动性。
打个比方,故事的主角是乡下知青,恰好生产队有知青回城名额,但名额有限,只能走很少一部分人。
他决定去问问队长,这期回城的人中有没有自己,这就是主观能动性。
找到队长打听,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有,一个是没有。
在知道自己能够回城后,主角是什么心情,接下来什么打算。
如果没有,他又是怎么打算,接下来又干了什么。
这些事都是主角自己主动去做的,是主角自己去展开的故事,读者也很容易都被吸引进去,感觉那个主角就是自己。
这里又有一个新名词,代入感。”
“那么,什么是事故呢?就是有回城名额了,主角却不主动去问,等着事情的生,然后又生了一些什么,所有的事情他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样的主角没人喜欢,这样的故事也显得很乱,没有清晰的主线,就是失败的作品。”
吴盼盼听得眼睛大亮,她出身于文学世家,日常也听过不少文学理,但孙朝阳这番话却是那么新奇,仔细一琢磨,又很有道理。
众编辑都纷纷点头,说,学到了。
孙主任,你再讲讲接下的工作安排吧。
孙朝阳又道:“我们杂志现在销量不错,未来一两年内,我个人是看好的。
办杂志,最重要的是把读者吸引过来,掏钱买单。
那么,什么样的杂志是值得花钱的呢?除了我刚才所说的文章要有故事之外,所选用的稿件文字必须简单,让所有人都能看得轻松,要做减法。
鲁迅先生说过,一篇文章再作好后要再修改一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掉。
我们的编辑工作,其实就是帮作家作最后一次修改。
那么,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字句,又怎么把这个概念灌输给作者呢?”
孙朝阳笑了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文章里的虚词给划掉,比如‘了’字,比如‘的地得。
’你们可以试试,找一份稿件,把这些虚词都去掉,读一读,看有没有影响。”
“啊!”
吴盼盼急忙抓起一份稿子,看了一眼,欢喜地叫起来:”
真的啊,不影响,不影响,而且,文章更通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