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良镛先生和三石小友(2 / 2)

加入书签

宝岛竞争激烈,要过稿也难。

如今内地刊物众多,几百家文学刊物,可谓难得一见的盛况,如果投稿过去,也多了许多选择,就是不知道内地的用稿标准是什么。

蒋见生那个哥们儿顿时激动,高声说,大家这个问题问的还真是巧了,今天与会的蒋见生先生是通俗文学《今古传奇》社长,干了几十年文学编辑,孙三石先生则是《中国散文》的主编,要不,欢迎孙先生给大家讲讲。

众人热烈鼓掌。

孙三石倒是很心动,上次杂志搞了个内蒙古作家专辑,反响还算可以,销量比以前好了不少。

今天机会难得,不妨收点稿子回去也弄个专辑,紧跟《中英联合声明》时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苦旅》,效果应该会很好。

他就说了《中国散文》的投稿地址。

一众作家忙掏出纸笔记录。

孙朝阳接下来开始谈杂志用稿标准。

《中国散文》的用稿标准其实就是一个:有趣的人间烟火气。

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要写得有趣。

你可以写吃,你可以写下棋,可以写某人的怪癖,可以写钓鱼,也可以写一次旅途经历。

要说写吃,蔡澜先生可是美食家,要不请他帮写一篇?只是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动笔的念头,这事不好强求的。

实际上,这种小确幸的散文正是hk和宝岛作家最擅长的,也写得非常好。

比如宝岛作家余光中,就是写出过“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的那位大诗人,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散文家。

他的文章立意就比较小,追求的是文字的笔墨和生活的趣味。

余光中先生后来出版的散文集《听听那冷雨》中就有一篇写牛蛙的文章,说的是他所居住的小区池塘里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只牛蛙。

每到夜里就出牛叫声,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睡眠,读来非常有意思。

还有逃到宝岛,已经去世很多年的胡适之,就写过一篇关于萝卜炖肉的文章。

对其中的滋味,和全家人吃炖肉的情形做了细致描写。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萝卜炖肉要想做的好吃,就得肉多萝卜少,最上品是肉炖萝卜。

突然,倪框道:“有趣的人间烟火,恕我直言,你们那里可没有什么人间烟火,贫穷落后可没有什么趣味,尤其是在出版严格管理的情况下。

文学需要的是自由浪漫之精神,没有什么比自由创作更珍贵的东西。

孙三石先生,如果想让我们写歌德派文章,劝你趁早打消念头,我们也是有气节的。

孙先生是官员吧,这次是两地民间作家交流,你的官方背景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已经是在开炮了,并且对孙朝阳进行人身攻击。

喜欢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