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群起而攻之(1 / 3)

加入书签

孙朝阳对今天这个作品研讨会很重视,昨天晚上就激动得半夜才睡着。

今天更是起了个大早跑饭店里来,没想道周昌一来得更早,还说他有点失眠。

于是,二人连早饭都顾不得吃就开始忙碌起来,布置会场、迎宾,鼓捣到九点,研讨会正式开始。

只见小会议室拉了横幅,上面印着“青年作家孙三石作品研讨会”

一行大字,很醒目。

八十年代的会议陈设都很简单,但孙朝阳还是自掏腰包请饭店在里面摆了鲜花,摆了水果。

今天一共来了二十多人,除了《当代》社的总编和主编,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副社长和孙朝阳《暗算》的责任编辑。

与会嘉宾中都是国内一流的文学评论家。

另外,几个文学评论刊物的编辑也到了,还真有点国内文学评论界豪华天团的意思。

等到研讨会结束,就会会议纪要——也就是所谓的通稿——通稿是周昌一熬了两天写的,和孙朝阳一起推敲过几次,反正都是好词儿。

会议规模虽小,但规格却高。

地面铺着红地毯,桌子上按照孙朝阳的提议,放着名牌,提前做好的会议流程,比如几点到几点谁谁谁讲话,几点到几点,作家讲话。

几点到几点,专家讨论言,几点到几点去哪个餐厅吃午饭。

散会后,交通如何解决。

这些都是孙朝阳建议搞的,让周昌一很惊讶,说这个办法好啊。

有几个饭店服务员轻手轻脚地给大伙儿的茶杯里添水,显得非常职业。

研讨会一开始,《当代》的社长秦兆阳言,说,孙朝阳是最近两年有名的青年作家,作品有着乎寻常的想象力,表于我刊的长篇小说《暗算》更是将秘密战线的英雄们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部同时具有内在外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

秦总编在文学界中地位高,他的言算是对孙朝阳的肯定,也为会议定了调子。

几个记者拿起照相机在下面拍个不停。

接下来就是作家言。

孙朝阳一改以往激情四射人来疯的风格,掏出预先准备好的稿子,四平八稳念起来。

表示感谢秦主编,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拙作的肯定。

我十四岁就下乡插队劳动,是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勤劳朴素的人民群众,是热火朝天的生活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这才有短篇小说《棋王》。

回城后,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甚至接触过特殊战线的同志们,得以解开一段尘封的往事,走进秘密战线的密码破译世界……云云。

稿子的最后,孙朝阳再次对莅临研讨会的专家表示感谢。

说,我还年轻,思想上还显得稚嫩,不成熟,文学道路还长。

还请专家学者们多多指点,后辈一定虚心学习,你们的鞭策是我进步的动力。

念完稿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朝阳的责编讲话,那哥们儿是个很随意的人,连稿子都不准备。

坐那里就聊开了,说第一次看到《暗算》的时候,自己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口气啃完已经半夜,骚动得不行。

特别是里面的关于黄依依的个人生活上的描写,真是罗曼蒂克。

这哥们儿话匣子一拉开都收不住,开始聊自然主义,聊《查泰莱夫人和她的情人》聊《忏悔录》第一部卢梭和大他二十岁的一位妇女的两性关系,聊普希金因为女人,在决斗中吃了枪子儿;莱蒙托夫和人抢女人,决斗吃了枪子儿;塞万提斯为了女人和人决斗,差点吃枪子。

他说得满面放光,还吧唧嘴。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孙朝阳一听,心中就叫声糟糕,这哥们儿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嘛,但在研讨会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