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围炉话文学,我想进评委(3 / 5)

加入书签

央视也算是把兴趣变成了工作,总好过在镀锌管厂混日子。将来如果能够解决正式职工指标,自然最好不过。

迟春早:“至于我最近忙的事情,也是我今天来找你的原因,有个事情想问问你有没有辙?”

孙朝阳:“您说。”

迟春早却没有直接说明来意,反问:“朝阳,你客观地评价一下我的文艺评论在国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层次。”

孙朝阳:“你别问我,我们是老朋友,我的观点其实客观不起来。老木干了一辈子文学,你问他吧。”

木呐想了想,道:“拨乱反正后,我国的文学流派道现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伤痕文学,第二阶段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文学,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寻根文学。寻根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小说《根》,但迟春早教授是国内最早提出这个名词的评论家之一,想必是受了朝阳的影响吧,毕竟,朝阳的《棋王》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迟春早点点头:“是受了朝阳的启发。”

木呐:“迟教授发表在文艺报上的《文艺制约人类》和《跨越文化断裂带》还有上海文学上的文章《理解我们的根》我都读过,都是谈寻根文学的,在业界有不小的影响。”

迟春早心中得趣,他之所以写这一系列研究文章,其实主要是投桃报李,给孙朝阳鼓吹鼓吹。当时,孙朝阳的《暗算》没有付梓,,尽顾着写《寻秦记》赚钱,只一部短篇小说《棋王》拿得出手,自然要可劲儿的吹。却不想,吹着吹着,自己成了最早提出寻根文学这个概念的评论家之一。

如今寻根文学已经成为国内文学的一大流派,不少新锐作家正在埋头创作,好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他所知,最近国内大刊物收了不少好稿子,比如湖南作家韩少功的《爸爸爸》,浙江作家李航育的《最后一个鱼姥儿》。

莫言的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已经数易其稿,如今还在推倒重来,看过初稿的的编辑放出话来,说,这是国内短篇小说最佳。不过,还是有同行不服,祭出扎西达娃的《《系在牛皮绳上的扣》,给国内的短篇小说青年作家一点小小的寻根文学的震撼。

实际上,在八四八五两年寻根文学兴起后,很快壮大。许多后世有名的作家就是在这两年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甚至代表作。

孙朝阳回忆了一下当年的名作,除了以上,留给他深刻印象的作品还有《船过清浪滩》《北方的河》《你别无选择》《桑园留念》……文学的黄金时代就要到来,至八六年达到最高峰。然后砰一声在高空爆炸,放出璀璨的烟火。

寻根文学注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寻根文学也成为显学,而迟春早因缘际会,成名成家。

炉火熊熊燃烧,三人越说越兴奋,身上竟然微微出汗。

迟春早更是热得直接脱掉身上大衣,突然端起酒杯和孙朝阳碰了一下:“朝阳,我干了,你随意。”

孙朝阳:“老迟,咱们什么关系,有话明说,没必要这样,喝酒的事随意就好。”

“我喝了一大杯酒,你没能阻止,那就是答应了。”

“哈哈,老迟你都没说什么事。”

迟春早扔到一边的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一则新闻:“你们看看。”

报纸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机关报《文艺报》,上面有一则不起眼的新闻,题目是《鲁迅文学奖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新闻报道的内容大约是,中协筹备鲁迅文学奖的这事最早是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准备了,但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此事就搁置下来,一拖就拖到现在。如今改革开放,文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全国作家倍受鼓舞,决心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云云。

孙朝阳眼珠子都掉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