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滨海风起,民间守护者(一四二)(4 / 6)

加入书签

摊位前,才装作刚逛到这里,走到摊位前,拿起一个“清代青花缠枝莲纹盘”,故作好奇地问:“老板,这个盘子多少钱?看着挺精致的。”

寸头摊主抬眼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穿着普通,手里的帆布包也不起眼,眼神里的警惕少了几分:“姑娘,你眼光不错,这可是清代中期的官窑瓷,要不是我急着用钱,肯定不会卖这么便宜。一口价,八万。”

“八万?”苏晴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贵?我就是随便看看,不懂这些。”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盘子的边缘,目光却落在盘子底部的“大清乾隆年制”款识上——和她昨天拍的照片一样,款识的字体呆板,笔画粗细均匀,完全没有手工书写的流畅感,显然是机器复刻的。

寸头摊主见她犹豫,又开始吹嘘:“姑娘,我这可是正经来路的货,你看这釉色,多亮!这花纹,多精细!前两天还有个老板出价七万五,我都没卖呢。”

苏晴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又拿起一个“明代青花鸡心碗”:“老板,你这摊位上的瓷器都是官窑的?我听我朋友说,现在古玩市场上赝品可多了,尤其是官窑瓷,十件有九件是假的。”

这话一出,寸头摊主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了笑容:“姑娘,你朋友那是不懂行。我这摊位在古玩城开了三年了,从不卖假货。不信你可以去问问旁边的老板,他们都知道我的名声。”

苏晴顺着他的话,转头看向隔壁摊位的老板,那老板却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没说话。苏晴心里更有底了,她假装被说动,从帆布包里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那是陈轩之前鉴定过的一件清代官窑瓷真品的照片,是她特意存在手机里备用的。

“老板,你看我手机里这张照片,是我朋友家的一个瓷瓶,说是清代的官窑瓷,你帮我看看,和你这盘子比,哪个更值钱?”苏晴把手机递到寸头摊主面前。

寸头摊主接过手机,皱着眉头看了半天,眼神有些闪烁:“这个……我也不好说,毕竟没看到实物。不过你这朋友的瓷瓶,釉色看着是挺正的。”他匆匆把手机还给苏晴,像是怕多看一眼就会露馅。

苏晴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这个寸头摊主对瓷器的了解其实很有限,只是照着别人教的话术来推销,遇到真正懂行的人,很容易露出破绽。她假装有些失望,叹了口气:“唉,看来我还是不懂这些,算了,我再逛逛吧。”说完,便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晴?你怎么在这儿?”

苏晴回头一看,竟是小林。他穿着一身西装,手里提着个公文包,看起来像是刚从什么正式场合回来。小林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苏晴,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快步走到她身边,压低声音问:“情况怎么样?有线索吗?”

苏晴对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别问,然后对寸头摊主笑了笑:“老板,这是我朋友,他对古玩挺有研究的,要不你再给我们讲讲你这盘子?”

寸头摊主见小林穿着体面,手里的公文包看起来价值不菲,眼神里的热情又回来了:“这位先生看着就是懂行的人!来,我给你讲讲这盘子的来历,这可是我从一个老收藏家手里收来的……”

小林配合着苏晴,故意和寸头摊主聊起了瓷器的鉴定知识,从釉色、胎质到款识,说得头头是道。寸头摊主一开始还能勉强应付几句,后来被小林问得哑口无言,额头渐渐冒出了冷汗。

“老板,你这盘子的胎质太密了,清代中期的官窑瓷胎质虽然细腻,但也不会这么致密,反而带着点颗粒感。”小林指着盘子底部,“还有这个款识,‘乾’字的写法不对,清代乾隆年间的‘乾’字,右边的‘乞’字上面是撇折点,你这上面却是两点,明显是仿品的特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