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九)(5 / 5)

加入书签

水和食物可不够。”

阿木从行囊里拿出水壶,倒了点水递给两人:“放心,戈壁的沙暴来得猛,去得也快,最多一个时辰就会小。刚才骆驼突然乱跑,是因为它们能感觉到地下的空洞,这土洞就是骆驼带我找到的。”他说着,目光落在陈轩手里的陶片上,“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陶片?”

陈轩把陶片递过去:“在洞角发现的,你看看认不认识这种陶器?”

阿木接过陶片,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眉头皱了起来:“这陶片的年纪不小了,看胎土和纹路,像是‘老河沿文化’的东西,但老河沿的陶器一般没有这种刻纹……而且这上面的印记,有点眼熟。”

“眼熟?”陈轩立刻追问,“你在哪儿见过?”

阿木挠了挠头,想了一会儿才说:“我小时候在爷爷的帐篷里见过一个类似的陶碗,碗底也有个三只眼睛的图案,爷爷说那是‘山神的眼睛’,是祖上传下来的,后来帐篷失火,陶碗就烧没了。当时我还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图案和这陶片上的很像。”

苏晴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她拿出相机,对着陶片拍了几张照片:“这么说,这陶片和你爷爷的陶碗,可能都和玄山氏有关?那你爷爷会不会知道玄山氏的事?”

阿木摇了摇头:“我爷爷十年前就去世了,他以前是个老牧民,一辈子都在戈壁上放羊,除了那个陶碗,从没提过什么‘玄山氏’。不过他倒是常说,黑风口那边的‘神山’是‘守护戈壁的眼睛’,不能靠近。”

陈轩摩挲着青铜三目佩,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烽燧里的玄山氏标记,土洞里的古陶残片,阿木爷爷留下的陶碗,还有黑风口的“神山”传说,这些线索像是散落的珠子,正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而这根线,显然就是玄山氏的传承。

“等沙暴停了,咱们先确定位置,然后……”陈轩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外面突然变小的风声打断了。阿木走到洞口,探头往外看了一眼,惊喜地喊:“沙暴小了!快来看,天放晴了!”

几人立刻涌到洞口,只见外面的沙雾已经散去大半,天空恢复了戈壁特有的湛蓝,只是远处的沙丘被吹得变了形状,露出一片片裸露的黄土。阿木从行囊里翻出指南针,校准了方向:“红柳滩在东南方向,离这里不远,咱们先去那里补充点水,再看看接下来往哪儿走。”

陈轩把陶片小心地收进贴身的口袋里,青铜三目佩的温度已经渐渐褪去,但他能感觉到,那道来自陶片的微弱呼应,还残留在玉佩上。他抬头望向西北方向,那里的天空和戈壁连成一片,隐约能看到一道黑色的轮廓——那应该就是阿木说的黑风口。

“玄山氏的秘密,或许就藏在黑风口的‘神山’里。”陈轩心里默念着,翻身上了骆驼。阳光洒在戈壁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远处的红柳枝在风里轻轻摇曳,像是在指引着方向。而他口袋里的陶片,仿佛成了第二把钥匙,正等着他去打开下一扇关于传承的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