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 八十三(3 / 5)
颗颗晶莹的水珠,顺着冰裂纹缓缓滑落,像是时光在器物上留下的泪痕。陈轩知道,这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品,更是玄山氏留下的又一条线索,指引着他们去揭开更多关于传承与守护的秘密。
第1064章:艮岳残石的指引
警车的红蓝灯光在雨幕中渐远,陈轩蹲下身,用软布仔细擦拭着贯耳瓶上的泥点。瓶身的冰裂纹里,那些细碎的金芒在阴雨天依旧流转,仿佛有生命般微微搏动。小林正对着玄鉴镜出神,镜面中央的“艮岳”二字在雨光反射下,竟透出淡淡的朱砂色。
“师父,您看这字。”小林把镜面转向陈轩,“刚才还是黑色,现在怎么变红了?”
陈轩接过镜子细看,星图边缘不知何时多了几行小字,是玄山氏特有的瘦金体:“艮岳石骨,藏于汴梁,墨痕为记,瓦当为凭。”他忽然想起《辨瓷手记》最后几页的空白处,似乎有过用指甲划出的浅痕,当时以为是无意为之,现在想来或许藏着深意。
“先回住处。”陈轩将贯耳瓶小心放进锦盒,“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正好研究下玄山氏留下的线索。”
租住的老宅院是间典型的徽派建筑,天井里积着雨水,倒映着马头墙的剪影。陈轩把《辨瓷手记》铺在八仙桌上,取来一支银簪,蘸了点清水沿纸面划痕轻轻勾勒。随着水痕蔓延,那些看似杂乱的划痕渐渐连成一片——竟是一幅简化的开封城地图,图中标注的“艮岳遗址”旁,画着一块不规则的石头,旁边注着“花石纲遗珍”。
“花石纲是宋徽宗时期运送奇石的船队,当年为建艮岳,从江南搜刮了无数奇珍异石。”小林翻着手机里的资料,“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艮岳被毁,那些石头大多不知所踪,难道玄山氏找到过?”
陈轩指尖点在地图上的石头图案:“玄山氏一生痴迷古物,尤其对宋代遗存情有独钟。他既然在镜中留了‘艮岳’二字,必然是发现了与花石纲相关的藏物。”他忽然注意到图案角落有个极小的符号,像是半片瓦当的形状,“这瓦当纹样,看着很眼熟。”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当地文物局的老张,手里捧着个牛皮纸档案袋:“陈老师,昨天您说的伪古堂余党,我们查了下,这伙人最近一直在打听开封的老物件,尤其是带‘艮岳’刻字的石头。”他把档案袋递给陈轩,“这是我们整理的花石纲相关资料,或许对您有用。”
档案袋里除了史料复印件,还有几张老照片,拍的是开封博物馆馆藏的几块艮岳残石。陈轩翻到最后一张时,突然停住了——照片里的石头侧面,刻着半片瓦当纹,竟与《辨瓷手记》里的符号分毫不差。
“这石头现在在哪?”陈轩抬头问。
老张指着照片下方的标注:“这是繁塔附近出土的,现存开封博物馆。不过奇怪的是,石头背面刻着‘玄’字,当时以为是工匠的标记,现在看来……”
“是玄山氏的藏品。”陈轩肯定道,“他习惯在经手的古物上刻‘玄’字,就像商周窖藏里的青铜器一样。”
次日天刚放晴,两人就带着玄鉴镜赶往开封。开封博物馆的宋代展厅里,那块艮岳残石被放在独立展柜中,青灰色的石面上布满风化的痕迹,正面刻着“庆云”二字,笔力遒劲,正是宋徽宗的笔迹。
陈轩站在展柜前,用玄鉴镜悄悄贴近玻璃。镜面与石头相对的瞬间,残石表面突然泛起一层白雾,雾中渐渐显出一幅虚影——竟是当年艮岳的全景图,亭台楼阁间,无数奇石错落有致,其中一块太湖石下,隐约能看到个暗格。
“看石底。”陈轩低声对小林说。镜中虚影随之一转,露出石头背面的“玄”字,而字的笔画间,藏着几行极小的刻字:“塔下三丈,瓦当为钥,石破天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