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密余波(三十六)(3 / 5)

加入书签

仪正在发出刺耳警报,“所有古镜展品的碳十四检测值都在倒转,就像......”

“就像时间在镜子表面逆流。”我打断她,目光锁定在中央展柜里的日光镜残片。本该静止的青铜碎片此刻正悬浮旋转,缝隙间渗出的金色流体在空中勾勒出敦煌飞天的轮廓,却在下一秒化作二进制代码簌簌坠落。

实验室顶灯突然熄灭,应急照明亮起的刹那,我看见展柜玻璃上凝着一层白雾,有人用指尖在雾面画了条螺旋状轨迹——那是师父失踪前常画的符号,代表“时空虫洞”。透光镜残片突然挣脱掌心,飞向共振仪中央的环形轨道,碎片边缘溢出的光流与仪器发出的蓝光相撞,爆出刺目白芒。

“抓住它!”小林扑向操作台,“这是新安装的记忆光谱扫描仪......”

话未说完,整面墙壁的显示屏同时炸裂。我被气浪掀翻在地,朦胧中看见透光镜残片正在轨道上高速旋转,周围浮现出无数光茧般的椭圆体,每个光茧里都封存着不同时代的碎片:汉代织锦的云气纹、唐宫侍女的鎏金步摇、民国旗袍的盘扣......

“陈教授,脑波连接异常!”小林的声音带着颤音,“您的天眼频率和共振仪产生了叠加效应,现在整个实验室的量子场都在响应您的脑电波!”

我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视网膜上再次浮现双重画面:现实中,共振仪正在生成直径三米的光子漩涡;而在天眼视界里,漩涡深处是一列由光带编织的列车,车厢玻璃上流动着各文明的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玛雅 glyphs,还有一串从未见过的螺旋状符号。

“光谱列车......”我喃喃自语,想起昨夜梦境里师父说的话,“当镜子成为时间的铁轨,文明的记忆就是奔驰的列车。”

光子漩涡突然发出钟鸣般的震颤,一枚青铜门环从漩涡中心弹出,环上衔着的兽首正是透光镜上的“见日之光”图腾。门环撞击展柜的声响中,所有光茧同时爆裂,无数记忆碎片如流星雨般涌入漩涡,在列车轨道旁凝结成站台模样。

“上去。”熟悉的声音从漩涡深处传来,是师父的嗓音,却混着孩童与老者的双重语调,“只有穿过记忆虫洞,才能找到第三镜的坐标。”

我踉跄着起身,实验室的金属地板正在融化般扭曲,共振仪的环形轨道延展成无限延伸的光轨。当第一只脚踏上光质站台时,小林的惊呼被拉长成蜂鸣般的尾音,四周的景象如万花筒般碎裂重组——前一秒还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们,下一秒已化作身着各时代服饰的“乘客”,他们手中的电子设备变成玉简、羊皮卷、全息投影盘。

“欢迎登上记忆光谱列车,第零号乘客。”

说话的是个戴瓜皮帽的中年人,左胸别着块青铜怀表,表链上串着殷墟甲骨的碎片。他抬手示意,我这才发现所有乘客的衣襟上都别着不同材质的“车票”:有人别着新石器时代的骨笛碎片,有人别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刮刀,最奇特的是个穿未来科技感服饰的少女,她的车票是块闪烁着量子光斑的晶体。

“我是列车长,负责引导文明记忆的迁徙。”中年人打开怀表,表盘里不是指针,而是旋转的星系模型,“您的天眼是这趟列车的观测窗口,而我们......”他朝四周挥手,乘客们的身影开始透明化,露出底下流动的数据流,“是被囚禁在镜子里的记忆幽灵。”

列车突然启动,窗外掠过的不是寻常风景:第一站是原始人围着火堆雕刻贝壳,第二站是古埃及祭司将象形文字刻进金字塔石砖,第三站竟出现了正在解析古镜光谱的现代实验室——我看见另一个“自己”正在操作台前皱眉,而他面前的标本瓶里,泡着半块刻有玛雅文字的镜子。

“第三镜在平行时空。”列车长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