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中原王朝(1 / 3)

加入书签

在这个世界的中原大地上,历史与现世惊人的相似。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到枷锁沉重的奴隶时代,再到如今礼法森严的封建王朝,文明的演进伴随着无尽的争斗与融合。

当最后一个奴隶主王朝在内部倾轧中轰然崩塌,裂土封疆的诸侯们便如同挣脱囚笼的猛兽,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血腥兼并。

最终,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铁血手腕终结了乱世,建立起一统河山的“大乾王朝”

,尊号“始皇帝”

,中原大地自此有了至高无上的“天子”

,开启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

然而,大乾的辉煌并未普惠万民。

开国功臣与旧日诸侯摇身变为新的贵族,他们圈占良田,垄断盐铁,掌控着国家命脉、财富、权力。

奢靡的宫殿拔地而起,沉重的赋税却压弯了黎民的脊梁。

道门,这一在乱世中积蓄力量的学派,敏锐地嗅到了契机。

他们提出“神授君权”

的煌煌大义,试图以“天命”

为皇帝加冕,换取自身跻身权力核心,分享那令人垂涎的资源。

奈何乾帝心向儒道,推崇仁政礼法,对道门这套玄虚之说嗤之以鼻,将其拒于庙堂之外。

积怨如同地火,在乾朝贵族的持续压榨下奔涌。

恰逢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绝望的流民眼中只剩下生存的火焰。

被朝廷冷落的道门,此刻化身为燎原的星火。

他们不再祈求恩赐,而是高举“替天行道”

的旗帜,将“神授君权”

的理论武器调转矛头,宣称乾帝失德,天命已移!

无数走投无路的“暴民”

在道门领的号令下汇聚成洪流,席卷州县。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乾王朝,在愤怒的浪潮与内部的腐朽中轰然倒塌。

道门领袖黄袍加身,定鼎中原,国号“黄”

,史称“黄朝”

可悲的是,以“道”

立国的黄朝,却迅滑入了歧途的深渊。

掌权的道门高层沉迷于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术,炼丹炉的烟火日夜不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那五石散,所谓的“仙药”

风靡朝野,从王公贵族到市井小民,无不竞相服食,以求飘飘欲仙之感。

殊不知此物蚀骨销魂,令人形销骨立,神智昏聩。

朝政荒废,武备松弛,国库空虚。

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种病态的、颓靡的迷雾之中,国力衰微到了极致。

黄朝的虚弱,如同滴血的猎物,引来了环伺已久的群狼。

朔方草原,剽悍的戎人铁骑卷起漫天烟尘;西域戈壁,胡狄的弯刀闪烁着寒光;南方瘴疠之地,蛮族部落蠢蠢欲动;东部浩瀚海疆,狡黠凶残的海寇驾着快船,如附骨之疽般侵袭沿岸。

一时间,“四夷交侵,中原板荡”

,煌煌黄朝竟到了存亡绝续的悬崖边缘。

就在这山河破碎、危如累卵之际,蛰伏于关陇之地的世家大族——司马氏,挺身而出。

他们并非黄朝的既得利益者,反而冷眼旁观其堕落。

司马氏领袖审时度势,以“天命归仁,拯溺救焚”

为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他们迅整合了尚存战力的地方武装和心忧天下的士人,高举王旗,以雷霆之势扫荡了沉迷丹药、不堪一击的黄朝余孽。

一个新的王朝在烽火与希望中诞生,国号定为“天”

,取“承天应运,再造乾坤”

之意,定都于雄踞关中的咸阳(即后世长安),史称“天朝”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