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阴谋诡计是行不通的!(2 / 7)

加入书签

异的想法,那就是日寇北上,会极大的减轻国内的战争压力。

    而北方的巨人人口基数庞大,在各国的支援下,一路扩军到2000万人,一手打击德军,一手打击日寇。

    最后变成三方混战。

    可他们有没有想过,万一德意日赢了呢?

    老美还没参战,他们国内的议员、百姓,几乎都是一个想法。

    我可以作为民zhu国家的兵工厂,租借各种武器弹药、能源矿产,但不能送年轻人去战场送死。

    没错,此刻的大洋彼岸还是奉行着【中立主义】。

    而【租借法案】已经是他们在这个世界大格局之下的最大参与。

    没有南下,就没有1941年的【虎虎虎】。

    但凡珍珠港事件不发生,那台恐怖的战争机器就要晚一步启动,罗斯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整那艘巨轮的方向。

    说不定.世界格局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此刻,苏军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的精锐部队,这些可都是莫斯科保卫战时精锐。

    从6月开始,12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总兵力约12.2万人,火炮2000门、坦克2200辆、汽车1.2万辆东远东调往西线。

    可能这些部队数量并不多,而西伯利亚的环境与天气也足够阻挡日寇的北上。

    痛而不死!

    沈复兴估计,这就是在座所有人的内心想法。

    缓解国内压力,让苏德日三方血拼到底。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他主动提问:“委员长,我有一问,诸位是不是还在考虑日寇北上对国内战场的压力减轻?”

    没人回答,徐永昌在委员长的暗示下说道:“难道不是?”

    印证了内心的想法,沈复兴再问:“若是在德日等轴心国联手之下,苏军败了又当如何?”

    “这不可能!”委员长的智囊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率先反驳:“你没去过莫斯科,那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怎么可能轻易就败了,有英美的援助,他们说不定能直接击败德日。”

    出人意料的,沈复兴点头同意:“嗯,看来王秘书长对这三国很了解嘛?”

    “是又如何?”王世杰回答得很警惕,这种问题往往都是双方下套的开端。

    “那么敢问,在你眼中,三国工业、人口、军事、经济对比如何呢?”沈复兴直起身子,好整以暇地看向对方。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